书籍 風流浪子的男友的封面

風流浪子的男友

魏濁安(Giovanni Vitiello)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时间

2022-10-18

ISBN

978626335817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一部探索明清時代中國男同性戀歷史的漢學研究巨作

《風流浪子的男友》深入研究晚明至清末三百年間的中國文學,揭示中華帝國晚期的男同性戀和同性戀關係複雜而迷人的歷史。魏濁安特別借鑑經常被忽視的豔情小說作品,就同性之愛與慾對中國男性氣質演變的重要性進行了坦率的探索。

藉由扎實的解讀與詮釋,魏濁安確定了一些在這類文本中反覆出現的角色——例如放蕩的學者、俠士英雄和好色的僧侶——並闡明了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規範男性之間性行為的社會和法律界限、男性賣淫的興起與男性美的審美觀。以這些材料為基礎,《風流浪子的男友》呈現了中國男同性戀觀念變化的歷史輪廓,以及同性慾望在其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名家推薦

丁乃非(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盛浩偉(作家)

許維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

陳佩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魏濁安《風流浪子的男友》的帝國晚期研究對象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清之狹邪小說》內容多重合。人類學視同性戀(無論男同、女同)只是「性態」之一種,研究性態取向的「南向之風(書中取材於江南的小說、戲曲的男同題材,尤其著重於福建)/男風」是嚴肅正經的學術範疇,它把傳統視為「邪」的文化內容轉化為「正」。這書的譯本出版,是文化幸事。——專文推薦╱呂文翠(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本書描寫中國古典同性戀史及其文學書寫的種種面向,叩問慾望,情色,性別,倫理,法律的界限,論述翔實,取樣多元,極具參考思辨價值。——王德威(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

本書相當全面和細緻地聚焦探討明清的男色文本與男性氣質之間的多重關係和互動,從友愛到情愛、從男色到羅曼史、從朋友到情夫、從同性社交到男旦,透過辨識、勾勒和比較中國豔情小說中的武俠、才子和風流浪子等人的歷史演化,輔之於明清筆記那些關於男色和風月場所介於虛實之間的記載和辯證,本書頗有見地重構了中華帝國晚期的男色文化想像。全書旁徵博引、考證細膩、見解獨特,堪稱國際漢學在性╱別研究領域的必讀巨作之一。——許維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

「同性戀」作為一種「身分認同」或「知識主體」是二十世紀以來逐漸辨明的研究立場。而在東亞社會,「男色」、「男風」早於「同性戀」概念存在於大量古典文籍中,但由「男色」過渡到「同性戀(愛)」之前的大量史料一直尚未有還原時代情境的分析解釋。此書將晚明至清代存在男男情慾關係,與晚期帝國的男性氣質建構等主題聯繫,透過系統性梳理約三百年(1550~1850)的史料,作者提出這段時期的男性氣質建構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於男男情慾關係的接受,據此主張「男男同性情慾」並非如現代社會中的「邊緣」存在,而是對於帝國的慾望想像起了核心作用,是十分具有洞見與說服力的研究成果。——陳佩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魏濁安(Giovanni Vitiello)

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授。他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於荷蘭萊頓國際亞洲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至2013年任教於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教授前現代中國文學。他的研究專注於中華帝國晚期的小說和性史,並得到歐洲研究委員會(ERC)和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ACLS)等機構的支持。

譯者簡介

王晴鋒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著有《同性戀研究:歷史、經驗與理論》、《歐文•戈夫曼與情境互動論》,譯有《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

目录
推薦序 中國同性戀正史與「龍陽逸史」——改「邪」歸「正」的魏濁安《風流浪子的男友》╱呂文翠
前言
第一章 男色
男性慾望╱同性戀本性╱鑑賞話語:味與香╱男人與少年:雞姦與社會身分╱男妓、男侍和情夫╱理想少年:年齡、髮式和妝扮╱少年與少女╱外部關係╱南方式的性╱話語的兩重性
第二章 友誼與情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男风这事,只研究明清,难免也太弱了,明明断袖之癖就是汉代之事,而且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倒是司马迁为了表达不满开辟了(侫幸传),但我觉得……是其个人原因。 倒是五四运动之后,这本来堂而皇之的事情变得鬼鬼祟祟。 本书内容很大一部分和鲁迅的那本《中国小说史略·清之狭邪小说》重合,想来明清艳情小说流传下来的内容也就这些了,没有更多。想来也是,自从京剧变成国粹艺术,粉头戏都灰飞烟灭了…… 不过本书的研究目的不仅于此,更想对这种现象背后的文化进行探讨,不论作者同意与否,其实这一大部分是在于社会厌女的本质。 作者也比较了欧洲,甚至古罗马。其中少年……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位置。更决定了此事发生的程度。 作者研究这个其实挺上道,书中给的资料很全,出处清晰,值得阅读。
读完才发现原文是friend而非boyfriend,囧。这是一本学术专著,作者借助明清时期的艳情小说对这时期的同性恋文化进行了研究。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只有贱籍才会作为被插入方,在晚明时期或有歌颂两个同性之间的爱情,但是在朝代更替中越发趋于保守;另一个是提到情侠的概念,真情之人与侠客相当,真是一种浪漫想象。这种书就只能读国外的专著,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
“激烈的反男权主义贾宝玉”,只能苦笑了/写的比较浅,毕竟花费了很大精力在一些对母语者无必要的文本梳理上,不过也不指望国内做这个了
只要抓住friend这个词就很好读(虽然作者不想处理成boy-friend但那样也很好读),扫盲不错的(何况我一天不能够认识太多洋码子),而且的确是一本甜书。说得骇人听闻一点,考虑到那些声讨性质的流行的性话语,和我年纪相仿的汉语母语的读者去读同样的文献,或许容易得出与本书简直大相径庭的结论,乃至指责作者承认某些形而上激情的冲动是…伤感、颓废、粉饰的。可是焉知大家不都在别人的眼睛里确认自己的身形,旱路鉴赏家对女性气质表达在女人身上(这么“自然”的事)同样感到矫饰和不自在。反正针对“自然”的焦虑又不是新流行的事,在人人烂熟其规则的假面舞会上,impersonation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未免有自我东方化的嫌疑,可这就是人家为数不多情迷中国的热忱所在…(被拖走
还不错的 就是竖排有点读起来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