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學術界競爭內鬥的黑幕。
◎以更寬廣視野描寫留美學生的諸多面向,如實呈現當時的政治氛圍,如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保釣運動、黑名單等。
◎揭穿余英時的雙面性,以及他如何以偏頗且長達43頁的「書評」摧毀錢新祖。
本書揉合歷史與小說的寫作方式,以錢新祖跟余英時在學術上的交鋒作為骨幹,揉合了傳記、回憶錄、小說、紀實文學的寫法,刻劃出錢新祖在美國成為一個明代思想史家的心路歷程:從留學到成為美國大學教授、從服膺實證主義到潛心宋明理學、從批評余英時到為其所噬、從「他鄉」易位為「家」的美國到台灣中國香港的旅行、從單戀到贏得美人歸的人生的軌跡。
以錢新祖作為核心人物,刻畫出台灣二十世紀下半葉留美浪潮之下的兩個面向:一是共相,另一是殊相。共相是:「留美」是留學生「學留」(學習如何留在美國)的先聲及其所普遍呈現出來的心態;殊相則是唸中國歷史的學生在留學與「學留」過程中所面對的各種挑戰,從高標準的英文、戀愛、找工作,到得到終身職。
在錢新祖所面對的所有挑戰裡,最嚴峻的,同時也是本書重中之重的,是他與余英時之間延續了二十年之久的學術交鋒。余英時在學術期刊上寫書評,以為「公」(學術界)服務的方式,來報他對錢新祖的「私」仇,包括錢批余的政治立場、「智識主義」、「反智識主義」、朱陸異同等詮釋的宿怨。余下重手,是要把錢新祖一刀斃命,絕其在美國學術界之路。他們之間的事蹟與論戰,完全根據嚴謹的歷史研究,還原中國思想史研究領域裡的這段公案。
江勇振,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印第安那州私立德堡(DePauw)大學歷史系退休。
專書有:《張君勱傳》(台北商務,1979);So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19-194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星星·月亮·太陽——胡適的情感世界》(聯經,2007;新星,2006;增訂版,新星,2012);《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聯經,2011;新星:2011);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聯經,2013;浙江人民,2013);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聯經,2018);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2(聯經,2018);《蔣廷黻:從史學家到聯合國席次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