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民主与本土文化的封面

民主与本土文化

尹保云

出版时间

2010-01-01

ISBN

9787010089706

评分

★★★★★
书籍介绍

《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绪论、本土文化资源、民主形式的奠定、民主与失控等共9章。《民主与本土文化: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政治发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尹保云:男,1953年生,哲学学士(1982年)、哲学硕士(1989年)、历史学博士(1992年),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现代化理论、现代化国际比较等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中文、英文、朝文学术论文共八十多篇,个人主要专著有《韩国的现代化》(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现代化通病》(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理论探讨范围涉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文化与文明、威权主义、现代性、现代化历史哲学、民主的形式、农村发展等,历史与经验俯瞰范围包括欧美、拉美、中国、东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2010年6月,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金质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第三波研究与民主概念
二 威权主义政体的过渡性
三 韩国经验的特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政治观较保守
反击了左狗们对威权领袖的污蔑,澄清了韩国政治史的不少事实,如李承晚的集权从来没有制度性,个人独裁权力还不如美国总统;朴正熙并没有长期进行维新体制的打算;全斗焕制订了总统不能连任的宪法。而且威权政府的反对派也并不是代表了进步力量,第二共和国、反朴正熙的游行示威、光州事件并没有历史进步性,更多是是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民主的建设。混蛋文在寅他们编织的军人独裁、压制民主的谎言碎了一地。
本书的结构与用语,跟论文风格很接近,很大可能是从论文修改而成,故有些方面论据多不足,而论点过于鲜明,结论性东西与材料有距离。对了解韩国民主政治帮助甚大,了解民主是一种系统,在与本土文化融合中,有争论和谐与流血。
“脑残”的标签是谁加上去的... 虽然“稳定发展至上”的右翼观点的确不合于许多人的价值观,也与我本人仅从电影和小说中了解的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实际效果相悖(不过想来“主流国家”的压力确实是较大的因素之一 我想很多人不爽的原因大抵就在于作者对民众集会推进民主化的贬损吧。
配合vergleichende Politik课件一起阅读,有很多启发。尤其是作者最后对儒教国家与民主化进程兼容性的探讨值得深思:“顺民”传统、社会内部张力、宗派主义以及民众反抗运动也许是某种改良思考角度。关于民主形式的探讨可以和战后民主德国做对比研究:国际强制性力量(美国)带来的制度性框架建构。和其他读者一样感到困惑的是作者对70年代民众运动的否定:官僚-威权主义政府的“维新体制”以及制度性镇压暴力能否真正代表代表理性主义?
很有意思的书,特别是结合天朝国情后更有意思。至于本身对韩国的分析反而有些过于偏向威权政权方,对卡卡还算客观,对小将就有些过于美化了。
非常清楚,非常犟嘴,值得学习,值得拷打。
惊喜地发现一本关于韩国政治的绝不亚于美韩学者研究的著作
建议:本书可以搭配《鹿川有许多粪》《烧纸》《辩护人》等一起食用。 对威权政府的兴趣源于玩完了台湾游戏《返校》,背景敏感,游戏背景正是那段白色时期。然后对🇰🇷这段历史也产生了兴趣,就读了这本书。怎么说,这本书更像是从宏观角度讲述那段三十多年的历史,冷静,有条不紊,学术性。诚然,我们从《鹿川》的角度看到的则是另外的一些故事,它们属于小人物,属于你我。🇰🇷是第三波民主浪潮中的代表,转型还算成功,虽然过程充满了血与泪。本书对威权时期的肯定让我有些,嗯,持保留意见。唯一新颖的看法,也是此前我没注意过的是,学生运动不总是我们印象中代表“民主”的那一面,相反他们身上的激进、理想主义与暴力倾向可能是民主的阻碍。总的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各个时期都介绍得很详细,看完可以再去听一下第333期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