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法哲学原理的封面

法哲学原理

[德]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出版时间

2017-01-31

ISBN

9787010169019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在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时写的,于 1821年正式出版,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法哲学原理》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
译者序
一、黑格尔《法哲学》版本考
二、黑格尔《法哲学》与“自然法”的关系
三、黑格尔《法哲学》中几个核心词语的翻译和理解
序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脚注玄机多,现在这个年头估计过不了审。
翻译的可算是漏洞百出了。虽然不通德语,但是很多地方参照老版和英文版,都能发现后二者可以相互印证,而此书则意思相反,主语错乱。类似错误实在太多,完全不能当作研究使用的原本。译者大概也没打算把里面的词语都给精细地解释出来,然后再去做翻译。
和旧译本相比,优点在于用的是Theorie Werkausgabe的版本,增加了旧版本中没有的笺注,对理解正文有助益。译者序挺有意思,如果此版本的笺注部分来自于黑格尔本人,部分来自于学生的上课笔记,且经过了后人筛选,引用时应该如何处理?译者说哈贝马斯引用的也是这一版,读者或许可以注意一下哈贝马斯的引用方式。另外这也让人想到圣经和伪经的争议。 以上是优点。缺点是,有时会译反意思。以第40节为例,附释中把“不恰当”译为“倾斜”,“对奴隶的权利”译为“给予奴隶的权利”,“走得太远”译为“需要拓展”等等。 译者说,哲学家的法哲学和法学家的法哲学互相看不上,但既然是法哲学,是否翻译时让学法律的看一看会好一些。不过上面提到的都不是法律术语的问题。当然译事不易,有新的尝试已经很好。
1. 真正的自由,就是要在极端之间保持平衡。2. 我们不应该用善与恶,对与错来评判历史,因为历史站在比这些道德词汇更高的位置上。
“我还希望在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叫声。”局外人死前发出这样的感慨。年纪再青一点的时候喜欢这样的对自由的理解,自由意味着在异化世界中退回纯粹主观性的决断,那样的自由虽强调担责,但只需为自己负责。后来才明白,这样的对自由的理解很容易破坏现实中展开自由的理性环节。局外人不要爱情,不要友情,不要宗教,不要法律,他孤零零的心灵由此不再被俗世污染,但也在另一个意义上被异化了——用黑格尔的话说,他跌落于现代社会伦理性的丧失之中,看不到现实构成自由的理性环节。他的自由孤傲而空洞。“自由是在他者中守在自己身边”,黑格尔努力将自由推入现实的环节之中,自由只能实现于伦理性实体当中,由此补足自由主义的缺憾。也许还有问题:如何面对异化了的伦理性实体,那个第二自然?
黑格尔精神污染力太强了
译书,信达雅。我降低下要求,准确些,易懂些,随你用什么法子译。 邓安庆这本,译得错误不少,句子读起来也远没商务本通顺易懂,实在让人气愤。 两分给的是商务版本没有的一些脚注和笺注,实在是可惜。有时读书恨不能自己给它全改一遍
51.1万字 德文原著 2013.5.21—2013.7.10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