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往事与随想的封面

往事与随想

[俄] 赫尔岑

出版时间

1993-05-01

ISBN

9787020054725

评分

★★★★★
书籍介绍

屠格涅夫曾指出,赫尔岑“在刻画他所遇到的人物的性格方面是没有敌手的”。本书艺术地再现了19世纪欧洲解放运动的许多历史人物,如马志尼、加里波第、科苏特、蒲鲁东、路易·勃朗等,思想界和文学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罗伯特。欧文、雨果、密茨凯维奇等,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如别林斯基、恰达耶夫和许多十二月党人。赫尔岑的人物画像从来不着重外表,他总是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细节,在适当的场合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因此有时寥寥数笔,便能使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赫尔岑经历了错综复杂的一生,他的回忆录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的艺术感染力更使它不仅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也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我们今天阅读这样一部书,除了它在文学写作上的卓越成就外,还可以了解到许多东西。

《往事与随想》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它不仅忠实而真诚地记载了他的一生,而且正如他所说,这是“历史在一个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1812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40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云,反动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人民的血腥镇压,直到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60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19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碰到了1848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群众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他是作为历史见证人写他的回忆录的,它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在于他不是从个人的角度,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描绘一切,评价一切。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不是简单的编年史或大事记;它有统一的出发点,那就是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对进步社会思想的热情探索。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早在40年代别林斯基即已指出,赫尔岑的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思想的威力”。他的回忆录也是这样。赫尔岑总是站在维护进步事业的高度,评价一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活动。在赫尔岑看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是首要的,这规定了他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写作不是作家个人的事,而是人类整个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在他的回忆录中,政论性和哲理性插话几乎随处可见,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一个基本特点。他把书名定为“往事与随想”,便是这个道理。

目录
往事与随想(上册)
致尼·普·奥加辽夫
序言
第一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第一章 我的保姆与“伟大的军队”——莫斯科大火——我的父亲觐见拿破仑——伊洛瓦伊斯基将军——与法国战俘一起旅行——爱国主义——卡·卡洛——共同管理家业——析产——参政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段痛苦的记忆~
很长见识;不仅是一种文风,更是一种胸怀。
好书,经典著作,写的很好
一个自由公民的一生,名言警句不断,行文也意外的流畅。流亡知识分子之间的琐碎屁事太多了,还有俄罗斯文学常见的过度感情充沛,减一星。
牛人牛书。
那么久远的回忆录,难得有细节,不枯燥,文笔又好,引人入胜,不觉其长。
开篇通过保姆给童年的“我”讲故事,描述了1812年拿破仑攻破莫斯科后法军到处放火抢劫的景象,作者父亲作为贵族替拿破仑给沙皇送信,才保得一家老小安全返乡。随后写了战争结束后“我”的童年所见所闻,抨击了作为大地主的父亲和伯父的冷酷无情,表达了对农奴的同情。本书第一卷看到这里,文字幽默讽刺,情节生动曲折,写得太好了!差一点当当网160元下手买新版书。然而继续在网上往后看了十几章,从流放开始文字逐渐变成流水账,而且涉及太多无趣的政治,弃读了,还好没冲动去买纸质书。
这吊书为啥不能多标几本,反观缺德梅和夸娘子漫画分册都要标,我简直是豆德充沛
“1852年8月25日拂晓,我走过潮湿的跳板,踏上了英国的海岸。当我眺望它那污秽的苍白峭壁时,压根儿没有想到,我得在这儿度过漫长的岁月之后,才会离开这些白垩质巉岩。”——随意一段就震惊。回忆录写成诗歌一样的语言。
真诚是最可贵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