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蚀的封面

茅盾

出版时间

1970-01-01

ISBN

978702007204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动荡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幻灭、动摇与追求。茅盾的《蚀》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引发读者对人生、爱情、社会和革命的深刻思考。
推荐理由
《蚀》通过三部小说《幻灭》、《动摇》和《追求》的交织,深入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展现了不同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起伏。作品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富有文学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喜爱文学创作和人物心理分析的读者
关注社会变革和人性探索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幻灭动摇追求附录 题词
用户评论
《幻灭》和《追求》给3.5分,《动摇》给4.5分。看着豆瓣上的低评分,也许茅盾真的是不和那些忧伤痛苦自怨自艾或者试图用一本书来打捞自己人生意义欺骗自己仍过得有价值的小资们的口味了。
一本让人看清楚茅盾真面目的小说,相比较下,反而是那几部改编的电影显得厉害太多,几部下来都有好多惊喜。
文法及詞彙之古雅,之俊俏,之合式,足見青年茅盾的學識與情味。
研究现当代文学意味着你要在你有限的生涯里读一堆狗屎,够了
写这个的时候茅盾是性压抑太久,大段大段的对话,贫乏的描写,唯一让作者提起精神的事就是将焦点疯狂地转移到女主们的胸部。
不太成熟,但比较诚实。个人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带有卡拉马佐夫式性格的章秋柳女士。
🚬简直折磨
茅盾在后记中提到仓促写成,后来想修改,但又怕修改后不是当时所成的那本书了。 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是有层次的,有时候相当准确,特别是女性心理的刻画,是挺难得的。但《幻灭》和《动摇》中人物不够复杂立体,好像通过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塑造了几个人。而且三个短篇都采用革命+爱情的模式,对女性体态的描写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有些不适。作者作为社会活动家,在文学作品中也流露出对革命的态度和看法。 诚然,每个人都无法突破时代的局限,但每代人在探寻意义的过程中的愁苦和迷茫终究是相似的,这可能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幻灭》《动摇》《追求》 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 一个处于几个男人关系中心地位的“新式”女性角色(浓墨重彩的女性角色);性情的相似和渐进性(“微鼓的胸脯”);介入到一对夫妻/情侣间的关系;所谓小资产阶级/社会面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看《动摇》是忍着看完的,一种目前我尚未在其他作家笔下读到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图景(想起被没看完的《子夜》支配的恐惧了)。 《追求》一篇里面有好多我能体会到的对话;“蚀”寓意的“日月之蚀,过后即见光明”,与《虹》,与《子夜》「自然现象」。 “营营之声,不能扰我心。” 一些乱七八糟的联想,唯有后记中展现的茅盾,才能捱过一段阴沉的天气。
很多事情往好了说总是让人无聊,往坏了说又往往让人心碎。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