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黑洞的封面

黑洞

李洁非

出版时间

2013-01-01

ISBN

9787020093502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5月22日至27日,明军吴三桂部和满清联军,与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李自成败退北京,于5月29日匆匆称帝,"是夜,焚宫殿西走。"6月7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而远隔千里,明朝福王朱由崧也于当日在南京宣布监国。6月19日,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 《黑洞:弘光纪事》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黑洞:弘光纪事》编辑推荐:从一个个历史谜案与死结中,搜寻素材,追踪探迹,导出历史之真相。回到历史的现场,让证据当堂呈供。笔法一流,兼具严谨的考辨与激越的感怀。明末这一段历史有诸多突出特质:时代氛围特别复杂,头绪特别繁多,问题特别典型,需要解读的史料也特别丰富。弘光朝一年,政治、道德、制度分崩离析,借善恶之名殊死相争。各色人物层出不穷,新旧人格猛烈碰撞。 李洁非,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华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供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后转向专项研究,兼事小说、随笔和史传写作。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国变·定策
四镇·武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是深刻而又意味悠长:从朱元璋定鼎金陵,到朱由菘悄然出南京,凡二百七十年。大幕落下时,如此冷清,真是草草收场,哪怕零落稀疏的几点锣鼓,亦无所闻。君臣如路人,官民冷眼向。跨马出通济门的朱由菘,那背影怎么看都像匆匆离开的房客。
明末展示出来的黑暗,远远超越了黑夜的层次;它是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从中逃逸。关于明朝的灭亡,至少作者无法看成外族入侵的结果,我同意之。它消失于自体内部一种混沌、无形却能吞噬一切的力量。史可法祁彪佳等人悲壮的故事,只是见证了个人品质的优卓,对于时代对于历史整体,却毫无意义。正如作者所说,“政治不是明朝历史的全部”,明亡之痛,不单痛在家破国亡,更痛在黎明前夜突然向另一种抑或是双重的黑暗坠落。每每思及此,更多的感情竟是捶胸顿足。历史没有如果,可是我相信,如果不是满清继朱明统治中国,中国近代史许是另一番天地。虏寇·名节·谣言·遗民四章,私以为最好看。
瑕瑜忽见,史料选择上欠周全,比如钱海岳《南明史》能做核心史料用?这可是民国初年人的作品,按理应该找其更早出处才是,类似问题,不一一列举。但是在史论方面出彩点确实很多,比驽钝的赵园要轻灵得多,值得一看。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个新的视角来看那段不堪回首的故国往事。或许观点不尽同意,但发掘出来的东西还是让我耳目一新。
某几个章节不错,对于国家这个词语在明朝时的概念有着清晰的界定。写史万万不可以今人对于词语的理解来套在古人头上。毕竟,词语变迁与发明是落后于制度变迁的。不过,作者过于诋毁清朝,不了解中华文明固有的局限,这不是以清朝建立与否而发生变化的。
非常棒的一本南明历史书。读罢十分唏嘘,但也生发出了和作者同样的对中国历史遭遇文化政治大变革,大觉醒前而陷于绝境导致的大悲凉与大苦闷的心情。我们追忆大明,痛定思痛,不是为了思念某位君主,也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追忆明末已成星星之火的现代转型的道路就此戛然而止,是悲痛国破家亡,文明倒向矇昧,我们中国被满清低矮的文化和简陋的思想又拖累了三百年。
他多不待见明朝,夹了不少私货。
补标
清朝之于当时的汉民跟近代史中那些洋人有什么区别,我们移一下年代:洋人(金人)来到中国(中原)说要帮满清政府(明朝政府)打败太平天国/义和团(大顺军),政府很开心,说能帮我打倒敌人的就是朋友,所以对汉奸们(吴三桂)也很宽容。结果打跑后,竟然还要统治我们!政府已经摆烂,只剩下一些忠义官员和爱国人士(明朝遗民、反清人士)奋起反抗。很多人民想好吧反正都是剥削我们就平躺吧,哪知道还要建立东亚共荣圈,要我们学日语(剃头),于是也开始组织民间反抗,于是洋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有区别吗?雍正竟然还觉得不理解为啥有人反清?真的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读书也讲究两情相悦,强扭的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