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封面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02009756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他们任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r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被称为一部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

目录
上部 清晨
中部 正午
下部 黄昏
尾声 半个月亮
用户评论
依附于森林与大自然的鄂温克/鄂伦春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五星好评!故事写得很好看。
乏善可陈
真切得不像虚构的,诗意得不像小说!
多年前读到达玛拉丧夫的那一段描写。写她像个孩子一样,从丈夫的葬礼上往回走,一路走,一路玩,拔出草叶,摘一朵花。那一段描写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但是从此就很喜欢迟子建。
书评作业交了,跋现在才看完,感觉跋的感触比小说内容还要让人动容。我大概是了解她所讲的那种状态的,每日窝在家里,专心做几件简单深刻的事,终日不见几个人,对物质的欲望逐渐下降,也不想着如何招摇,如何引人注目。偶尔一次上街,幻想自己是风的子女,快步走,甚至跑起来也不会突兀一般。
从呼伦贝尔回来后一周看完了,结尾部分眼湿了..
书中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有时读起来就像是一个日记一样,流水账般地记载了今天发生了什么,昨天发生了什么,后发生了什么。但它有一种强大的叙事力量,那种民族的、历史的、人与自然的叙事力量,让你即使没有在读一个悲伤的故事,也会因为那个伟大的叙事力量而痛哭落泪。那些拗口的名字、奇特的仪式,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阅读压得喘不过气。这是目前读过,仿写百年孤独最成功,也最合适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壮丽凄美的游猎民族史诗,只是后半部分接连不断的死亡让人压抑,还有不断冒出的众多人名让记忆力衰退的我阅读有些吃力
仍记得那个冬天是怎样在额尔古纳河右岸(漠河)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不过我好像一直对长篇乡土小说兴致平平。
鄂温克族原始、粗粝的生活方式令人印象深刻,战乱没有切断的他们和自然的纽带,却淹没在现代文明中,庆幸有作家的笔得以记述,描写大于情节的一本小说,有几段读起来非常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