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到灯塔去的封面

到灯塔去

[英] 弗吉尼亚·吴尔夫

出版时间

2003-04-01

ISBN

9787020098439

评分

★★★★★
书籍介绍
《到灯塔去》是吴尔夫最具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通过简单的情节和对瞬间印象的描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追忆童年的欢乐与憧憬和记忆中逝去的幸福,并深刻再现成人关系的复杂莫测。吴尔夫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其作品摒弃传统的小说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注重心理描写,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海浪》《到灯塔去》,散文集《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等。
目录
文前彩插
前言
第一部 窗
1
2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死去,在孤独中死去。”整本书里满是表里不一的逃避,面对索取的男人的伪装,面对受苛责的客人的伪装,所有因为想要战胜生活而进行的伪装,最后都被灯塔的闪光冷漠的刺穿。灯塔这一意象本身就带有一种凝重的孤寂感,它是永恒,是无所谓的存在,透过闪光去碰触各种生活中的情愫。
在原地周游了全世界
“是的,她精疲力尽地放下画笔,想道:我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幻象。”
在办公室里读完,有些恍惚,精神与肉体,感性与理性,究竟怎样才能平衡。
拉姆齐一家最终去到灯塔了,莉莉也画完了画,然后呢?拉姆齐夫人在冰冷括号里的一句话中死亡,然后变成一个渺远却又无法散去的形象,变成莉莉重新塑造解读的材料,就像塞默普雷斯之死对达洛卫夫人的意义一样。总要有人死去,然后在生者的心里投影,就像伍尔夫在我心里投影一样。
读了又好像没读,但是文字是美的。
想象力和感受力极其缺乏导致看的极其吃力。放弃整体故事脉络,单纯欣赏词句段落轻松了很多。情感丰富,能感受到细微事物人的人生可以延长n多倍吧,每一处细节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感受到了美,却又觉得很缺乏。“一个人为了使自己从孤独寂寞之中解脱出来,总是要勉强抓住某种琐碎的事物,某种声音,某种景象。”
我的思绪在某一瞬间与书中人物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思绪相遇了,它在那一刻充盈了我的心灵和眼睛,又很快越过我、飘向杳然的海滩和春天。她们的日子淌过又回头,我们的日子正走向雾茫茫一片。
4/5(与上译版混读) -我们死去,在孤独中死去。 画面感很强的文字,是群像却将每个人的记忆通过很奇妙的、蒙太奇式的手法联系在一起。且有一种与自然的奇妙通感——当人不再思考与感觉的时候,所有气味、画面、声音和触觉,都变成了你的一部分。 情节的排布也很有意思,把某一瞬间的感受无限放大,也能在寥寥几笔之中带过一个人的死亡。(也像电影一样) 整篇最多的提到的“灯塔”可以解读为生活的意义。它是一个目标,是一个人不断追寻的模糊符号。比如莉丽·布里斯科:她是个边缘化的旁观者,是个不结婚的、雌雄同体式的怪女人——她有一幅一直无法完成的画;这幅画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之一,人们影响她所作的画。但当拉姆齐先生一家到达灯塔之际,她无法完成的画也完成了。 P.s: 就是比喻太多,读着比较累。
“人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体验是实实在在的,觉得椅子就是椅子,桌子就是桌子,但同时又要感到:这就是奇迹,是一种狂喜的体验。” 太美了🤧海风交织的思绪与命运,聚餐上的法国焖牛肉馋得我心痒,目前读到最喜欢的一本伍尔夫,“永恒的东西就是由这些宁静的瞬间感受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