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纪实与虚构的封面

纪实与虚构

王安忆

出版时间

2014-06-01

ISBN

9787020098743

评分

★★★★★
书籍介绍
王安忆所著的《纪实与虚构》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这两个虚构世界。“我虚构我的历史,将此视作我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关系,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我骤然间来到跃马横戈的古代漠北,英雄气十足。为使血缘祭奠至我,我小心翼翼又大胆妄地越朝越代,九死一生。我还虚构我的社会,将此视作我的横向关系,这则是一种人生性质的关系,也是个伤脑筋的工程。《纪实与虚构》中我还是采取这城市教给我的归纳方式,将社会关系归为几种。这关系有时很不好分,它错综复杂,盘根交节。我希望这两类关系放在一起有一种美丽的形式,后来我设计那纵向的关系如一棵一树,那横向的关系如周转的水波,一圈一圈荡漾开来。这是一幅田园风景。” 王安忆,当代作家。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神圣祭坛》、《叔叔的故事》、《六九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等数百万字的小说,以及散文、论文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18-76】 2018.4.4-4.7 清明期间拖沓读完。“我”的一路溯源和我的真实成长,所解决的不过是人与其他的关系,纵向血缘的寻找和横向人与人间的关联,以及王安忆的写作历程和美学理念。被王安忆唤醒了无数少年往事,自我的寻找与回望也是关系的一种,与她无数次的共鸣,那些她所困惑的所寻求的正也是我的困惑所在。最为感慨的是她让我正视了生殖的意义,正视了生命的多重表达。与其说从文学角度来读这本小说,倒不如说是我同三十来岁王安忆的一场跨越时间的绵长对话,我在听她说她自己,我也在告诉她我自己。如此看来,写作者(诉说者与虚构者)这一身份认同实在令我欢喜,它创造世界的能力和它所能达到的效果,我都看见了。把这本放到最后来读,真是更能理解你了。感谢二十多年前的你。
狂想曲的编织在三维宏大叙述有机框架中赋予了活力与生机,深刻的自我构思与深度的溯源,历史/家庭/族谱背景等。根枝叶脉,脉络相层,构建与解析,印象较深刻一本 2016/12/2启航書店
童年时候的孤独仿佛是自己的影子
后半部的“深刻关系”有意思。也许不限于横向的情感与社交、或是纵向的血脉,而是综合的与这个世界的“深刻关系”。也是作家依靠文字、画家依靠形式、诗人依靠诗把握的世界的形式。
一个“孤儿”叙事,一个“不可靠叙述者”,一个“寻根者”,一个粉碎结构者。她揣测孤独人的精神片段太准确了,又有片语让你觉得她也是这样,又让你觉得她不是这样。在猜测这是“虚构”还是“纪实”的反复之中,又觉得她温柔安慰你,又觉得她撕裂你也无视你。如果说《长恨歌》写得用力,那这篇小说该是情吐得太松了吧?
纪实部分挺有趣,虚构部分太无聊了
中规中矩那种吧,喜欢王安忆的可以读一读,可以了解她的过去。尤其是她谈恋爱的经历😆
说好说坏都显得不那么有眼光,但其中对于一个孩子一个恋爱中人的心态书写,总是不知不觉浸透我心,催促着我去寻找狂欢消灭孤独,真是神奇的阅读效应。
我常常因为九十年代的王安忆过分细致和滔滔不绝的自剖抒情感到抓狂 写母系家族寻根的章节让我感到她隐含的自恋与骄傲 “作家有虚构的权力,是以假想世界来安慰真实人生的魔术师”
看的过程中还是很有继续阅读的欲望。很喜欢她写女孩如何对周遭感觉到孤独,还有对空间的展现。时不时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感觉。对历史的追溯,是我最近想做的事。但是文本里这些部分我倒是没有太多驻立。打算继续看王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