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随想录的封面

随想录

巴金

出版时间

2014-03-01

ISBN

978702010079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随想录(套装共5册)》是一部“讲真话的书”,巴金先生说:“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随想录(套装共5册)》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巴金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1927年初,巴金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1928年,他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此后,创作了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杂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新中国成立后,巴金笔耕不辍。1962年出版的《巴金文集》(14卷)收入了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进入耄耋之年,巴金先生还写出了《随想录》等富于哲理的巨著。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

(展开全部)

目录
《随想录》:
谈《望乡》
再谈《望乡》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
“结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自省是人的必修课。巴金翻来覆去在书中提的wg和呼吁建立的wg博物馆,放在当下原来是需要堵住悠悠之口的东西。
为巴金的精神、毅力、病痛和心痛打五星。但作为脱离了时代语境的读者,阅读过程中实在很难真正代入了,情感的共鸣也不太强,反倒觉得书中不少回忆和控诉方式同样也显示出认知和表达的困境,以至有些程式化而并不深沉(虽然我知道这标准太无理了),也因此觉得《随想录》被经典化得过了。最细腻、深刻的还是怀念人的文章,最早《怀念萧珊》《小狗包弟》是血泪;最后《怀念胡风》《怀念非英兄》极其直面(这真是需要勇气)、自省自责、详实精致。若能把这两篇理解为八年自我抗战后逐渐的超克,我只好为“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而遗憾。通过《随想录》,我再次认为巴金尽管是名作家,但是因为性格、立场和自由撰稿身份,与文坛交集不深,于他个人也是幸运吧。很有趣的是,书中他反复反思的文坛震荡,在当年他的日记和家信中几乎未提,最多寥寥记一笔。
巴金就像一个很真诚很谦逊的邻居爷爷
记录在另一版 两个星期 艰难进行 有太多不堪回首的往事 由他随风而去之前 得我自己把他烧成灰烬 谢谢先生
巴金的反思只不过是些痛心的控诉,停留在文学层面,感情方面,并不肯更深挖掘。可叹这样的反思也随时间淡去。
看了部分实在看不动了,絮叨、充满怨气,同样是老人的文章,对比知堂、金克木、张中行、黄永玉,真是高下立见。
文字不死
赋到沧桑句便工。朴实、节制的文体。怀人文字有味。
看余华的推荐开始看的,对那个特殊时期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了巴金先生的温柔与刚烈,中国所有知识分子都应该去看看,去铭记去反思那段历史。怀念萧姗直接泪崩。
回忆萧珊、回忆老舍先生、回忆哥哥李尧林、病中记等几篇文章印象深刻,读得流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