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茫茫黑夜漫游的封面

茫茫黑夜漫游

[法] 塞利纳

出版时间

2015-09-01

ISBN

9787020102204

评分

★★★★★
书籍介绍
塞利纳代表作,1932年一经推出就享誉文坛。通过主人翁几十年阴暗的人生旅程,暴露出整个世界处处是沉沉的黑夜,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写得最为真切、最令人心碎的作品”。塞利纳对人对己毫不留情的解剖,幻觉史诗式的笔触,既抒情又俚俗、既雄辩又鄙陋乃至刻毒的语言表达,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塞利纳风格。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1894-1961),法国小说家、医生,真名路易·费迪南·戴都什。生于上塞纳省。当过商店学徒,一战时入伍受伤。战后入大学攻读医科,毕业后参加国际联盟医疗调查工作。1928年在巴黎郊区市立医院工作,同时写作他的代表作《茫茫黑夜漫游》。他笔下的人物,多是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因战争、贫困、恶俗、偏见、色情、疾病而扭曲的形象。在那变动空前、万花缭乱的时代,他以夸张的手法抨击人与人之间炎凉冷酷的关系,从既成秩序、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到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无一不是他彻底否定和无情鞭挞的对象。这部小说在1932年出版时震动法国文坛,获雷诺多文学奖。
目录
出版说明
译序
文前辅文
卷首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虽然看得出挺不错,但对它没有强烈的好恶——感觉这种书要么是特喜欢要么特不喜欢那种?也并不是和叙述中特丧的情绪有什么体质上的不和,但仍然察觉到,确是有时它的语气让人尴尬,仿佛是种将一些确实存在的情绪吐露得太过火以至于显得不准确的气恼。但其实可能作者是非常准确的,只不过读者想象力不够……对了,是因为《爱的设计》里提到找来看的,说“......罗宾逊(罗班松)是费迪南遇到的唯一一个相信着某些东西的人,因而他超越了费迪南本人的虚无主义。将器官及其各种表现衍生成爱和美好之物,是彻头彻尾的虚伪的产物......”
黑夜茫茫,可还是有阿尔西德和莫莉那般可爱的人儿啊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尤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塞利纳以众人皆醉我独醒般的理智看穿、说透世人不敢承认和面对的现实,无不显示出人的存在之荒诞。春节期间读这样一本书,一切反观更显孤独感。
看到她如此好心善意,我终于向她承认有到处奔逃的癖好。 ‘你总想更多的了解人生,这样会得病的。也许这就是你的道路,你单枪匹马所开辟的道路。孤独的旅行者走得最远。’ 比魔山更好看些
现代版巨人传。《铁皮鼓》《二十二条军规》之作者当叹余生也晚。巴达缪当然不是什么好兵、好学生、好工人、好公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整部小说里唯一的圣徒,也就是说,用现代社会的观念来看,是个废物。哈哈。
我比较认同译者的观点,创作者的作品的优劣不应该与创作者自身的私德绑定在一起。 本书以主角在人生的茫茫黑夜中漫游开始,到罗班松被枪杀终止。有点更像现代流浪汉小说,也可能跟用口语写作有关系,相当于20世纪初欧美非的生活场景的缩略图,虽然看起来很荒谬,不太写实,但也基本是当时的另类写照。 从反战的角度来看,《法语文学》里认为本书中“泛犬儒主义”的巴达缪比《蒂博一家》中的“理想和平主义”的雅克·蒂博“更具有生命力”,“前者似乎更接近对现实的普遍看法”。但反战只是作为本书主角人生的一部分经历的态度,主角反的可能不是战争,而是现实的人生(战争恰好被包括进去)。 “每个人既是恶的受害者又是恶的制造者。”
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忘却,尤其忘却使你归天的事情,死得不明不白,死而不知人是多麽的卑鄙。当我们身处绝境的时候,不必打肿脸充胖子,也不该忘却,而要如实说出全部真象,揭露人们堕落的全部原因。然后闭上嘴巴,跳入深渊。能做到这一点,一生算有交待了。
复杂。黑暗的人生百态、龌蹉和迷离曲折的故事。黑夜深邃的人性之枷锁。
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血淋淋的控诉,难怪苏联当时极力想拉拢塞林纳。 刻画了底层人民在贫穷、战争与疾病的夹缝中麻木生存的状态。 以及掌权者将人民性命当作把控在自己手上的工具的丑恶嘴脸。 中文读完很震撼,译本很用心。法语版读起来太累,哪怕有E2水平都不建议读全本。
这本书涉及的面非常的广,从战争到殖民地,从新的财富之地的工厂回到了落伍的小城,几乎触及到了现代世界的方方面面,作者撕破了那些高尚的,进步的话语,用一切一切的真实来掀翻这些虚伪,让人读起来非常的爽快,但是在这种爽快过后,生命的消逝和时间的流逝,还剩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