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拉维尔斯坦的封面

拉维尔斯坦

[美] 索尔·贝娄

出版时间

2015-12-31

ISBN

9787020110773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拉维尔斯坦》是索尔·贝娄的最后一本小说,触碰了性、爱欲、死亡和精英政治等多个命题。八十四岁的贝娄以著名学者艾伦·布鲁姆为原型,讲述了学者拉维尔斯坦和作家齐克之间的友谊和对话。

拉维尔斯坦是著作等身、富有的政治学教授,享受物质和精神双重的精英地位;齐克则是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中年作 家,也是拉维尔斯坦隐秘的门徒——罹患艾滋病的拉维尔斯坦追慕永恒,却也不放弃任何可能的世俗的享乐、他委托奇克为自己撰写传记,讲述自己对人类最重要命题的见解——后者得以窥见一个高等知识分子的虚荣、真诚和恐惧。 在拉维尔斯坦死后,齐克和拉维尔斯坦的学生罗莎曼结婚,在加勒比海边一次食物中毒的濒死体验中,回溯自己对生命和拉维尔斯坦的思考。

——————————————

描写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知识困境最杰出的作家

索尔·贝娄最后一本杰作

人们不遗余力地从贝娄的小说《拉维尔斯坦》开始去窥探写《美国精神的封闭》的阿兰·布鲁姆的真实生活——齐克(贝娄)接受拉维尔斯坦(阿兰·布鲁姆)的嘱托在其生后为其完成一本传记——这也是让《拉维尔斯坦》成为窥见美国高等犹太知识分子学院和精神生活绝好的文本。

媒体推荐:

贝娄极具分量的的新小说如此丰沛地充满他过去的如瀑布般的力量,多么令人惊叹……还有哪位伟大的作家能在八十高龄完成如此杰作?我猜,只有晚期的托尔斯泰。另外的,我只能想到托马斯·曼。

——詹姆斯·伍德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

(展开全部)

目录
重读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
拉维尔斯坦
译后记
索尔·贝娄年表
用户评论
碎片化,沉浸式的传记。友谊,性,犹太身份,疾病与死亡。为什么是混沌物理学
17年三十六本。索尔贝娄用的传记体小说方式的确能吸引想追逐历史真相和对小说的艺术处理很喜爱的读者,但是这么意识流真的很难读…可能不需要费尽心思把属于拉维尔斯坦的片段都拼凑起来看这个人,只要看到每个碎片的闪光就好。谨以此书的阅读纪念刘苇刘先生
阅读体验实在糟糕,索尔贝娄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有种老学究的碎碎念和流水账的感觉。
没读完,在在读放了一个月,决定不再读了。
牛逼啊
食人族的插曲写得好,身边是血淋淋的人头,却在面对炙烤的人肉散发的香味时止不住口水。
为满足窥私欲而进行的阅读,读到一半就激情衰退。以后再试试吧。
语言平实自然,翻译得很好。
索尔贝娄的死于威尼斯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