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方重译坎特伯雷故事的封面

方重译坎特伯雷故事

[英] 乔叟

出版时间

2017-01-01

ISBN

9787020112401

评分

★★★★★
书籍介绍
《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诗体故事集,大部分以有韵诗形式写成。全书由一篇总引和二十三篇故事組成,其中散文两篇,其餘都是诗体。以一群香客到坎特伯雷城去朝圣的路上,为解闷而各人分別講述奇异故事爲作品架構。这群人来自社会各阶层,有教士、武士、修女、大学生、工匠等等,他们的故事广泛反映了当時英國的社会风貌。 杰弗雷·乔叟(1343-1400年10月25日),公认为中世纪最伟大的英国诗人,也是首位葬在维斯特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Poet of Westminster Abbey)的诗人。他的众多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公爵之书(The Book of the Duchess )声誉之屋(House of Fame)贤妇传奇(Lengend of Good Wife)托爱乐斯与克莱西达(Troilus and Criseyde ),最著名的要数坎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乔叟對英语文學語言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的文学语言主要是法语和拉丁语。乔叟率先采用伦敦方言写作,并创作“英雄双行体”,对英国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方重(1902-1991),字芦浪,江苏常州武进人。曾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外文学会会长等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任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系主任等。曾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客座教授,并到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及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大学讲学、考察。 方重翻译了西方中古时期乔叟的全部作品,还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中译英则有晋陶渊明的全部诗作。
目录
出版说明
译本序
总引
武士的故事
武士的故事由此开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在坎特伯雷中,显而易见的是中世纪文学的落笔方式,如连篇累牍的名人名言、大量的排比和譬喻、信手拈来的比拟和抽象手法等,以及时不时就得“晕过去”(女子在开言前晕厥,是中世纪浪漫诗的成例)。读者很容易借坎特伯雷窥见中世纪文学的瑰丽风格,窥见那些受人尊崇的众神、拟人化的动物、断人惆怅的爱情、市井撒泼的戏谑等等,甚至能窥见中世纪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理念。这是一本很有趣的故事集,方重以散文翻译,比较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当然也有读者认为这很不得当,因为原著大多是诗文),而中世纪洋溢的自悔有罪的宗教氛围,和国情不符,在某些情况下,读起来有些不适。不过乔叟浪漫的写作手法,以及他广博的学识,让这部作品值得一看
有些和十日谈重复的地方。中间一段讨论关于婚姻屈从与统治。惊艳的是齐诺比亚的故事(虽说有点禁欲的意思)
“可他像一个女人一样温柔”
和十日谈差远了
没有黄杲炘那个诗歌译本好
看了序、總引和告別辭,棄。
一群杂七杂八的人在朝圣的路上,讲故事解闷,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家长里短,或神圣严肃诙谐,但都脱离不了宗教意味很浓的时代。译者帮隐去了不少东西,但总是读起来,少了很多味道,我感觉是写作年代的问题。
所谓名家,翻译并不很好: 其一,选择散文体实为败笔,很多句子明显是长诗中用来填充韵脚的,变成散文后非常多余; 其二,一些反复铺陈的辞句省略不译,而这本来就是当时文学作品的特色。 此外译名实在让我头秃,与通行译名几乎没有一个是一样的
喬叟在各個意義上都是很巧妙的人啊
读了六十页两篇故事,是诗歌翻译为散文的作品,本身不爱看散文诗,故事情节也没什么意思且过于啰嗦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