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描写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故事的纪实小说,塑造了新一代人的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鲜明形象。书中描绘了无比广阔的俄国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种种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人民的美好心灵。他以自己的艺术珍品发展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本书文笔婉丽,结构巧妙,巴金先生的译文语言清新简洁,深得读者喜爱。
屠格涅夫(1818—1883)
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小说、戏剧创作。《猎人笔记》使他蜚声文坛。作品描绘了农奴与地主的群像,语言生动、优美,凝练而富有音乐感,对俄国文学语言发展有巨大影响。《父与子》描写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塑造了新一代人的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鲜明形象。《处女地》是作者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批青年投身“到民间去”运动的曲折历程。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沛甘,四川成都市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1927-1928年旅居法国巴黎,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上卷)。1931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后常与鲁迅来往。全国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两次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五次访问苏联。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主要译著有:屠格涅夫的《处女地》、《木木》、《父与子》,迦尔洵的《红花》、《一件意外的事》,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