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巴金译父与子 处女地的封面

巴金译父与子 处女地

[俄] 屠格涅夫

出版时间

2017-01-01

ISBN

978702011244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描写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故事的纪实小说,塑造了新一代人的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鲜明形象。书中描绘了无比广阔的俄国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种种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人民的美好心灵。他以自己的艺术珍品发展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本书文笔婉丽,结构巧妙,巴金先生的译文语言清新简洁,深得读者喜爱。 屠格涅夫(1818—1883) 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小说、戏剧创作。《猎人笔记》使他蜚声文坛。作品描绘了农奴与地主的群像,语言生动、优美,凝练而富有音乐感,对俄国文学语言发展有巨大影响。《父与子》描写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塑造了新一代人的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鲜明形象。《处女地》是作者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批青年投身“到民间去”运动的曲折历程。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沛甘,四川成都市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1927-1928年旅居法国巴黎,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上卷)。1931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后常与鲁迅来往。全国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两次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五次访问苏联。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主要译著有:屠格涅夫的《处女地》、《木木》、《父与子》,迦尔洵的《红花》、《一件意外的事》,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
目录
出版说明
父与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以。按需见过。
小时候家里有个书柜,整柜硬皮烫金的屠格涅夫、契诃夫等等俄国经典文学名著,但俄国人名对于刚上初中的我过于劝退,一本也没读。看剧前终于读完了《父与子》,看完剧应该还会再读一遍。
知识青年下乡记
只读了 父与子,无感
世上哪有一个活着的“虚无主义者”呢?
父与子很早以前读过,这次是补了屠格涅夫最后一部长篇处女地,写作技法上屠格涅夫一直是最高一档的,文笔也相当之出色,读起来很流畅没啥障碍,节奏安排的很妥当,这本书被诟病比较多的人物塑造,在我读来并不算什么短板,主要还是思想上的纠结并没有想到出路,屠格涅夫作为当时精英阶层,他笔下的主角都是哈姆雷特型,从前夜父与子里的慷慨激昂到处女地里的心灰意冷从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一方面他向往行动派也觉得只有他们可以带来改变,另一方面在他的反思中并不觉得这是一条皆大欢喜之路,所以他是动摇的也是坦诚的
革命需要先开明智。 空有热忱,缥缈激昂的热情,无法推动革命事业。 真实的似平民般的生活,去吃苦,去感受,才能站在历史的浪潮一边。 涅追求的是自己是个有用的人的感觉,如果能从事一份正经的职业,真实的生活而非空口说什么改革,他会不会有机会变成索一样的人。
看了《父与子》,写蛮好的。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