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紫木槿的封面

紫木槿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出版时间

2016-12-31

ISBN

978702011529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紫木槿》通过一个十五岁少女康比丽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表面和谐、敬虔的尼日利亚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压抑和纷乱,也勾勒了尼日利亚政变背景下社会的困顿和躁动。

康比利和哥哥扎扎、以及他们的母亲终日受制于父亲极度苛刻、狂热的宗教戒律。这一切终止于他们对伊菲欧玛姑妈一家的拜访——受自由、果敢的表兄妹的激励,康比利和扎扎逐渐敢于寻求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当这对兄妹逐渐意识到父亲对于信仰的专制和暴力性的沉迷,和国家的政治暴力是同质的,这个家庭也必然走向了分崩离析的悲剧……

一曲亲情和信仰的挽歌

当信仰走向偏执 当爱变成专制 当国家崇尚暴力

美国呼声最高的黑人女作家阿迪契 震撼文坛处女作

《紫木槿》呈现了一种悲剧性的美,而剧烈的冲突亦贯穿其中。主人公如此鲜明有力,几乎可以挣脱文本,潜入我们的生活。一部不朽的杰作,一曲对尼日利亚的衷心祷告。

——杰维•特瓦伦,《大地上的死亡》《理解》作者

一部惊人的处女作,令人欲罢不能,温柔,真实……是自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后我读到的最好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微妙地探索了家庭生活和尼日利亚的复杂政治,一部别有魔力、非常特别的小说。

——《泰晤士报》

《紫木槿》优美地记录了一个少女面临暴力熟悉的残忍时的内心激荡。阿迪契是非洲的新鲜声音。

——《每日电讯报》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197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埃努古,起初在尼日利亚大学学习医药学,后在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创意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她的首部长篇小说《紫木槿》获得2004年橘子小说奖的提名,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尼日利亚的政治骚乱和一个被信仰裹挟的家庭的悲剧,该书最终获得2005年英联邦图书奖最佳新人小说奖。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半轮黄日》窥探了尼日利亚的内战伤痛,小说获2007年橘子小说奖。2009年,她的小说《绕颈之物》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提名。

2014年,她的TED演讲被集结成同名散文集《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她最近的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佬》呈现了作者对美国种族政治的思考和感受,该书摘得2013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

2010年,阿迪契入选《纽约客》评出的“二...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半轮黄日作者阿迪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殖民、政变、父权语境下的尼日利亚,家庭的转变发生在圣枝主日前后,扎扎弑父情节有点唐突,但还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对非洲的食物更加好奇:甘薯、棕榈、奥克帕、加里。
实在很爱里面这段少女和神父的暧昧之恋,每一笔都震荡心弦。
被开始的叙事吸引。有宗教文化背景,故事呢,还好吧
一则政治寓言,文学价值不高。人物都是披着人皮的意识形态,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各自内在逻辑,分别按照依据当前西方主流价值观所铺设好的轨道不断推演,最终实现自己的命运。殖民主义注定死亡,传统文化挣扎求存,尼日利亚人民在殖民与传统专制的双重暴政下不断反抗,坚定地奔向紫木槿所象征的自由。这一切让《紫木槿》变成了白人老师调教出的完美范文,阿迪契则是那个来自尼日利亚的五好学生。这样说倒不是在批判小说的立意,毕竟关心政治与现实,追求多元和自由,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作者除了描写风土人情以外,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独到的尼日利亚视角。我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白人大学生的大脑,用一双深肤色的手,把当代欧美精英的观点小心翼翼地放进了非洲风情之中。这正是尼日利亚作家的悲剧,想要被世界聆听,就要用英语写作。
20170215。和微物之神相比,笔力还是不足的。最后才看出来一点点清丽。
竟然有那么多错别字,校对的同志要扣工资
第一次阅读非洲作家的作品,挺震撼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成长哀歌。康比丽的家境算是比较优渥的,但父亲对宗教极端严苛的戒律令人生畏,那是超越亲情等任何情感的绝对服从,不允许接近异教徒的爷爷,违反规则肆意踢打,开水烫脚,这些堪称酷刑一般的家庭约束实在是过于荒诞,父亲的言行实在很像PUA,伤害后自己反而很痛苦,关键是男女地位的极端差异让一切能够顺理成章地发生,母亲不服从只会葬送自己,子女则更是被压抑和某种崇拜感所掌控,都是假以上帝的名义发生的恶。另一方面,政局动荡下的混乱与资源匮乏是出乎意料的,一切既是经济低迷之因也是其恶果,用嘴吸汽油最难忘。姑妈家的自由,阿玛迪神父的开明,扎扎的紫木槿都是一些善良而明媚的人和事,点缀其间,艰难的生活也多了些许美好。复仇,发疯的结局意外而合理,悲剧色彩浓重而无奈!
读过之后惊叹!书中文字优雅且细腻,最后的反转让人称快,文中我的母亲我以为她是如此孱弱,退缩,但是最后的反抗又是如此宁静且有力量!
居然没mark这本
很流畅。喜欢这个作家,比《半轮黄日》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