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美国佬的封面

美国佬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出版时间

2017-12-31

ISBN

978702012288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他们生来注定憧憬他乡 坚信真正的人生要在他乡展开

麦克阿瑟天才奖、英联邦作家奖、橘子奖得主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写尽了我们时代的移民者的憧憬、激情、失落、勇气

——————

天真烂漫的伊菲麦露和奥宾仔在拉各斯的一所学校邂逅,对未来拥有相似的憧憬——和所有尼日利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的故土似乎更像是他们追寻西方的中转站。美丽、自信的伊菲麦露追随着阿姨的足迹来到美国,却第一次体验身为“黑人”意味着什么,而日渐拮据、无力继续学业的她也必须背叛和奥宾仔的爱情,才能在这个国度继续生存下去。

“9 •11”之后,去美国求学的机会一再被阻断。没有得到命运垂青的奥宾仔,他利用母亲去英国访学的机会和她一起到了英国,却只能面对自己非法移民的身份。奥宾仔尝试用各种卑微的、没有保障的工作, 而英国社会的冷漠、同乡们的势利,都让他对原先幻想中的西方 吗,莫名失落。

辗转多年之后,奥宾仔已经用“尼日利亚式”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而伊菲麦露也凭借自己辛辣、尖锐、批判美国种族主义的博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eye-opening 的bblog的 。 当她觉得回到尼日利亚,重新开启另一段真实的、和美国的生活充满反差的 兴奋的生活时,她和奥宾仔要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

——————

他们向往西方,并非为了逃避那种粉碎人的灵魂的贫穷,而是要跳出那种没有选择的压抑和颓废。

一部令人心驰神往的作品,亦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对种族主义细微透彻的观察是这本书的力量和独创性所在。

——《经济学人》

极度睿智又略显挑衅地探究了制度性不平等、形态各异的压迫以及性别和家庭观念。

——《卫报》

时而温柔,时而锋锐——对于这位毫无畏惧的作家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过于卑微或者能令她却步的!

——《纽约时报》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1977年出生于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埃努古,起初在尼日利亚大学学习医药学,后在美国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创意写作的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她的首部长篇小说《紫木槿》获得2004年橘子小说奖的提名,该小说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尼日利亚的政治骚乱和一个被信仰裹挟的家庭的悲剧。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半轮黄日》窥探了尼日利亚的内战伤痛,获2007年橘子小说奖。2009年,她的小说《绕颈之物》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提名。

2010年,阿迪契入选《纽约客》评出的“二十位四十岁以下的小说家”。2015年,《时代》杂志评选阿迪契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2014年,她的TED演讲被集结成同名散文集《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她最近的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佬》呈现了她对美国种族政治的深刻思...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肤色、口音、白人过分的政治正确、黑人择偶时微妙的阶层规则、黑人族群内部对于白人价值观的模仿,所有这些种种其实都在讲一件事,即是如何自处,如何以上帝的馈赠为骄傲,如何寻找“自我”的涵义。这本书像是写尼日利亚黑人的现状,实际上是教每一个人如何在异质价值观下坚守自己,选择善良,不顺从地生活。
读完这本书体会到了久违的“啊真嫉妒这位小说家的才华”的感觉。阿迪契的厉害之处,在于她能够以小说家独有的微观/个人视角讨论宏大社会议题,做到文学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就《美国佬》而言,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过两年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民,书中的很多描述都太有共鸣了,如果说真的存在地球村,那应该指的就是新兴经济体在奋起直追时代中的渴望与迷惘,自信与自卑。但阿迪契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种不一样的贫穷,但全球各地的富人都是一个模样?如果所谓的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我们要如何面对这种文化匮乏?“他们向往西方,并非为了逃避那种粉碎人的灵魂的贫穷,而是要跳出那种没有选择的压抑和颓废”——这句话真实得令人落泪。
新增一个评价纬度:看完让人想写小说的小说
作为一个对种族问题几乎没有了解的黄种人而言,对这本书的体验前半部分是非常新鲜有趣长知识的,可以从非美国黑人、美国黑人以及介于其中的如伊菲麦露的异乡人三个角度看待,同时从一个居于国外的女性的自身体验来看,在种族问题上也能感受到多少的共通。但不得不说的是,到了后半部分,作者仍然在使用大量的细节来表达与前半部分差不多的观点,这令我感到有些乏味了。伊菲麦露是个很值得喜欢的角色,她的故事面对美国和尼日利亚两个社会的差异,但我不太喜欢作者讲述她的故事的方式,是将其主要放在了三段恋爱故事里,三个不同男友象征了三种不同的社会文化选择,这令我想起了《青春之歌》,我想也许有更好的方式来讲述女性的选择。但阿迪契的语言很好,一些抽象或是细微的东西,她总能用令人想不到并且非常灵妙的比喻或者其他的修辞来表述。
读阿迪契的第二本书,关于种族/政治/爱情/性别的尼日利亚的主体书写,惊异于作者太过于细节与真实的对个体、生活与社会的捕捉。如果有一个女性榜样值得效仿,那么诚实于自我的伊菲麦露绝对是我想成为的女性之一。
好好看!常常要停下来平复心情&惊叹于阿迪契怎么可以这么精准又兼备文学性地描述这一切。
他们向往西方, 并非为了逃避那种粉碎人的灵魂的贫穷, 而是要跳出那种没有选择的压抑和颓废。 在伊菲多年回国后对尼日利亚的环境以及人的描写中看到了中国以及当下中国人的影子。一种总是过快的节奏以及蒸蒸日上的飘飘然,千篇一律的新兴城市,和浮躁的人们。甚至于对海归们态度的描述,也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对种族歧视的描写有种可能我永远理解不了的深刻,确实我更喜欢的篇幅,结局是我难得不喜欢的HE。
一些小细节还是挺细腻的,但是故事给我的印象就只有趣味性,以及怎么从另一个视角看待种族主义。结尾和前男友的重逢的安排实在是没那么喜欢。
很好读,学了很多美国和尼日利亚的小知识。结尾是个啥啊,太拉胯了。
2021年最喜欢的作品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