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元素周期表的封面

元素周期表

[意] 普里莫·莱维

出版时间

2017-04-01

ISBN

978702012298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物质与精神的交织中,我们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化学元素作为物质世界的基石,承载着生命的奥秘和历史的痕迹。《元素周期表》不仅是一本关于化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命、人性、历史和战争的哲学思考。它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感悟生命的真谛。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化学家和作家,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作为奥斯维辛幸存者,以第174517号囚犯身份,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公众喉舌。莱维的处女作《这是不是个人》出版于1947年,之后作品不断涌现,涵盖诗歌、小说、回忆录等。1963年的《终战》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并被改编为电影。其代表作《元素周期表》于1975年出版,2016年被BBC改编成广播剧。莱维的作品深受卡尔维诺、索尔·贝娄等文学大师推崇。
推荐理由
《元素周期表》这本书以化学元素为线索,串联起一个个关于生命、人性、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故事。作者普里莫·莱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个体命运与集体历史的关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每一章节都如同一颗璀璨的元素,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世界。
适合哪些人读
对化学、哲学、历史和战争感兴趣的读者
喜欢深度阅读,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的读者
希望从不同角度理解生命、人性、历史和战争的读者。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新版精装!内文80g象牙白优质纸! 纪念普里莫·莱维(1919-1987)去世三十周念纪念日。
这本书老让我想起以前读书时认识的一个学长,本科化学专业,半道萌生了文学兴趣,于是研究生投考文艺学。他毕业时我送了他一本《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理科和文科,就像是我们从球体的这一极出发,终会在另一极相遇,看似对立,实则同归。
每次读完莱维,都会生出那种巨大的惭愧感,只懂文学(或许根本也不懂)的人,究竟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了解了哪怕一星半点的世界。我们似乎就像活在一个不及物的世界里一样,只顾高谈阔论,而莱维的回忆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对于真正的具体的物质本身有着如此的感悟,而对于我们来说,那只是一个难解的方程式,一个不能激起任何情感的对象。我相信与物质的联结真正拯救了莱维,但物质却没能拯救他到最后一刻。但是即使是在一个没有奥斯维辛的世界里,莱维也是最有资格撰写回忆录的那一类人,我们任何一个纸上谈兵者都不能比的过他一句信手拈来的比喻。他一掠而过在奥斯维辛为他换来面包的那个元素,不紧不慢地讲述着被拯救后的遭遇,即使经历非人的磨难,他的世界仍旧是具体的,没有化学,没有元素,莱维永远不会是莱维。
行,认识了不少元素(。
其实是很艰难读完的,也不敢说读懂了,但请让我爱上化学吧,毕竟化学与生命一样美妙。
充满生气、非常动人。书中其实直面谈奥斯维辛的篇幅不多,但是可以深深体会到这是出了地狱的人尽力吐出的生气。这本书是尽了他对化学与文学的热爱写下来的。
【打工人】只谈论情感和美的人,一定会辜负莱维的情感和美。但是不得不说,这本对缺乏一定化学基本知识的人有一定程度的不友好(比如我)。想要非常深刻地体会到莱维为每个章节选择的元素需要对这些元素有一定的性质认知。很可惜,了解这些性质原本是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最后却变成了这本书对我的要求。
本书看完有段时间,想写的不多,你是什么元素呢?
化学与文学,化学元素与生命的过程、生命里遇到的人的结合。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书,很新颖,喜欢
最初误以为是化学科普书,一读才发现并不完全是一本科普书(也不能说完全不是),也不能算一本小说。这本书我读的并不快,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化学学习停在了高考,甚至曾经的知识都已经忘了很多,去年才又看了一些科普,但终究知识浅薄,所以一些化学联系点我总有点不解、反应有些慢;另一方面,这些故事是不熟悉的学科又是不熟悉的国家,开始并不那么容易沉浸进去,我总希望能在想读的气氛下才愉快阅读,而不是强迫自己快点读完以完成数量上的累计,这样这本书就被浪费了,那也太可惜了。因此就这么一点点地慢慢读,最后竟也慢慢体会到作者那种化学的趣味,这样满满化学的生活,生活和化学融在了一起,有艰难也有快乐的生活,心中竟也有一种被元素填满的快乐感,特别是最后一篇关于生命的“碳”,奇妙。用作者的比喻来看,本书在我的篇章中大概应该是氧。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