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乾隆皇帝的欧式庭院的封面

乾隆皇帝的欧式庭院

刘阳

出版时间

2021-12-31

ISBN

978702012519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圆明园长春园东北狭长地带建有一组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乾隆十七年(1752)主体建筑建成,整体采用欧洲传统的几何构图,又局部采用自然山水布局,形成了特殊的中国式巴洛克建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大量建筑被毁,西洋楼的石刻文物被拆运到各地,甚至流落海外。

作者遍寻历史资料,力图从史料中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西洋楼。书中不仅有西洋楼完整时期的铜版画,更多的是用老照片展示西洋楼在烧毁后的衰落过程。这些辉煌与衰败,既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也表现出历史的残酷。

刘阳,北京历史文化及圆明园、教堂建筑专家。现就职于圆明园管理处展览馆。曾先后出版《三山五园旧影》《万园之园圆明园盛景今昔》《北京中轴百年影像》等。

目录
前言 西洋楼总述 1
西洋建筑与铜板图 1
谐奇趣 3
蓄水楼、黄花阵(迷宫) 49
养雀笼 65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p102
书店翻完
坐在五道口Page one的楼梯边翻完了这本书。西洋楼只占圆明园大小的1/50,但却成为了标志符号,也许是因为西洋的建筑样式,但我觉得更可能是这是唯一能看出点样子的建筑了。其他的木构中式建筑,已经全部消失。圆明园不仅是一把火烧光的,而是在几十年的荒乱时代里,一点点被搬空的。这本书通过建筑铜板图、洋人在几十年里拍摄的老照片、现代照片,对比出来西洋楼部分如何一步步消失殆尽。乾隆造这片园子的目的是耀武扬威,郎士宁是个聪明人,知道如何中西合璧,比如用十二生肖代替裸体喷泉雕像。看完之后就更难以想象圆明园曾经的繁盛了。
Good
现在的西洋楼景区修了大量的栈道,还把一些断壁残垣用玻璃罩子罩起来,或用砖石砌起来。
以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图纸和损毁后的照片为主,帮助读者建立对圆明园西洋楼区域的概念。得知圆明园不是毁于英法联军一把火,而是在漫长时间中逐渐损毁挺刷新观念的。以前想当然,觉得中式归中式,西式归西式,知道西欧贵族有在西式庭园内摆中式摆设的爱好,没想到眼皮子底下就有中西文化交流的杂糅产物,如今看着照片里西洋楼残骸,竟还残留着雕满葡萄藤的精美欧式立柱,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一是遗憾美景不再,二是感慨世上总有远超出自我眼界的事物存在
圆明园倘若没被毁坏,不知会有多美。然而也是劳民伤财的私人享乐。读了此书,才晓得圆明园不仅毁于英法联军,也毁于各色强盗暴徒。
详尽的圆明园西洋楼影像资料,甚至包含了散落石构残件的状况和去向,对于如今保护措施更加严格的景区来说,通过本书更易于窥见西洋楼部分的原貌。
主要是结合老照片展示西洋楼的变迁,有一些老照片是前两年新发现的,作者另一本圆明园老照片合集差不多都收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