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叶芝家书的封面

叶芝家书

[爱尔兰]约翰·巴特勒·叶芝

出版时间

2018-01-31

ISBN

978702013521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在《叶芝家书》中,我们跟随W.B.叶芝的笔触,穿越时空,步入他与亲朋好友交流的私密世界。这些信件犹如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伟大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他对艺术的热情、对生活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每一封信都蕴含着智慧的火花,它们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时代精神的独到诠释。
作者简介
约翰•巴特勒•叶芝,19世纪末爱尔兰艺术家,以绘制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肖像闻名。他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求学后成为律师,却热衷绘画,常画庭审人物速写。在伦敦学习绘画期间,他结识各界人士并办展,但始终自视为初学者。回都柏林后,他与长子威廉深入探讨文学艺术,对儿子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晚年,叶芝移居纽约继续肖像画事业,虽未大获成功,却坚持留在纽约直至离世。他的子女中,除了长子外,还有刺绣艺术家、教育家和画家。
推荐理由
《叶芝家书》收录了爱尔兰诗人W.B.叶芝与其亲友间的通信,这些信件不仅展现了叶芝的个人生活和艺术追求,还深入探讨了文学、艺术、哲学等广泛议题。通过这些书信,读者能窥见叶芝对美、情感、个性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对于喜爱文学、热衷于艺术思考,或对20世纪初的社会文化背景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对W.B.叶芝作品和生平感兴趣的读者
艺术理论研究者,可从中获取丰富的创作灵感与艺术观点
历史学者,通过家书了解20世纪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潮
对于那些寻求生活真谛、热爱哲学探讨的读者来说,《叶芝家书》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书籍脑图
用户评论
“美国生机勃勃且迷人不在于他们对黑人施以私刑,而在于他们的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 文中老叶芝写给孩子的一句话(大概意思 )
“争论不是测试真理的方式。沉思,生活阅历,希望,慈善,以及各种情感——这些才是想象的推理能力赖以表达的因素。”草草读完 有些信实在是没耐心看下去
来自爸爸的谆谆教诲(碎碎念),片段截取的书信展现出了叶芝父亲丰富的文学艺术见解和素养,纵使是个不善世俗世故生活在困顿之中要靠儿子供养的父亲,叶芝的成就不能说没有他的功劳。边看好像在边和父亲谈话 要是能加上叶芝的一些信就好了。不太喜欢翻译。
至少我从134封家书里看到了,终身学习是浪漫的开始…这样的家庭真好,每个灵魂独立而炙热
J.B叶芝真是一个有趣,又有独到见解的人。自顾自的生活,却乐在其中
自1898到1922,二十四年弹指一挥间。世间发生了多少演进与变化,电汽时代、一战、核物理、现代医学等等改天换地……唯有对人性、自由、美的追逐亘古如一。老叶芝提到,他读普林尼的书札,感慨古罗马时期人的生活态度与今人也并无太多区别。我想,他大概也不会想到,于其身后百年,当今世界也并未改变太多。
期末考试期间也要每天抽空看叶芝叨叨,好像他就在跟我叨叨 每次看这种一百多年前的东西就觉得心里很感动。他在很多封家书里都提到“百年以后”这个词,百年以后你想起给我回信,也会觉得感动吧;不说一百年,就说九十年,那时安妮·巴特勒或许还在世 安妮·巴特勒已经于2001年去世,并没有活到J.B.家书里的九十年以后 威廉说父亲或许是个没有过去的人,因为他总是活在希望之中 J.B.每封对威廉的家书里都透露着某种赞许之情,这总是让我想到我父亲总是很少赞许我,当然威廉本身也是个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所以他们的对话总是有种互相欣赏的意味 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让我印象深刻,介于是学校图书馆借的,没有在上面做任何笔记,仅拍照留念 或许以后有一天会把它买回家放到书架上,不看内容,看看封面上J.B.的肖像也是好的 肖像画家。
(这里的叶芝是叶芝父亲)可爱而可怜的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思索,读完后感觉一种莫名的悲伤。J.B. 叶芝在评价他人时,总是会有有趣而洞见的看法。 (尤其喜爱的:第19封、21、35、37、40、44、49、50、51、54(R)、59、62、64(R)、66、68、69、70(R)、72、90、97、101、102、110、120(R)、122、124、134...) (翻译的“古文风格”及自造的生僻语词:古朴而佶屈,如一派冠冕堂皇而矫情之言,读来令人生厌)
以为是父子往来的书信,读着发现只有去没有回,自说自话,没有反馈。孤独得很。
天才即个性。终身学习。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