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对倒的封面

对倒

刘以鬯

出版时间

2018-06-01

ISBN

978702013540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 “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一九四一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毕业。一九四八年底定居香港。一九四一年至二〇〇〇年,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任报纸副刊编辑、出版社和杂志总编辑。其中,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二年,任《香港时报》副刊(《浅水湾》《快活谷》)编辑;一九六三年至八十年代,任《快报》副刊(《快活林》《快趣》)主编;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至一九九一年四月四日,任《星岛晚报•大会堂》主编。一九八五年一月综合性文学月刊《香港文学》创刊,他即出掌主编一职,直至二〇〇〇年七月一日退休,在任共出刊一百八十八期。在超过半世纪的编辑生涯里,他笔耕不辍,迭有新猷,发掘并栽培了许许多多文学新人,为发展香港文学贡献至钜。 他一九三六年开始进入文坛。一九四八年,首部小说《失去的爱情》(中篇)在上海问世;迄今已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主要包括小说集、散文和杂文合集,还有文学评论集等。作品屡获奖项,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鉴赏辞典和大学教材,并被译为英、法、意、荷、日、韩等多国语言。一些小说如《对倒》在各地均有多种版本先后销行,还被改编搬上银幕。 刘以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五年与其他三十名文艺家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先后当选副会长、会长。一九九四年受聘为香港临时市政局“作家留驻计划”头一任作家,主编完成香港文学界从未有过的大型《香港文学作家传略》。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五年,先后荣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教授及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书展及文学节首届“年度文学作家”、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和铜紫荆星章等荣誉与奖项。
目录
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对倒(短篇小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或是有一天,當你在左轉,我便行向右,都不會遇見。
长篇浓缩成短篇,果然短篇更彰显节奏和力量。
有时代和地域感 短篇好看
201917:一個靠回憶活著的中年人和一個靠幻想活著的少女,在特殊的時間和空間裡,似乎在做著同樣的事,然後遇見、產生關聯,然後分開。短篇更為切題「對倒」。而長篇在某一時刻出現了割裂,男女主的行為動作和想法產生巨大偏差而離題太遠。劉以鬯在長篇中表達了他對香港的愛以及愛之深責之切:愛他的高速發展,愛他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但同時也擔憂經濟發展帶來的治安問題。我個人更偏愛短篇,除了更為切題更為精煉以外,對一個城市的熱愛,可以不必那麼明顯的表達出來,它可以是一條暗線,可以是淳于白搭過海巴士時,所見所想所感的各種。
一个故事,短篇与长篇,两种写法。两个人物,互不相识,命运中一瞬间的交叉。这一分钟,我们是一分钟的朋友了。
短篇结构对称,对比明显,电影画面感强,很有意思。长篇读下来会比较啰嗦,但淳于白的回忆里展现了旧时上海重庆战时生活,及香港发展变化和社会民生的思考(虽然思考了,但大家仍没有行动上的改变…) 大段“流水账”式排比句,画面感很强,读起来很容易代入淳于白,仿佛眼中所见。喜欢这种描写~
短篇比长篇节制、干净。实验性质很强,结尾余韵悠长。
对倒之间的张力,耽于怀旧的中年男人vs.不谙世事的怀春少女。
短篇版本结构上更精美,节节顶针。但私心更喜欢长篇版本,情节相同但细节很多,历史的地理的,战争的经济的,想象的现实的,生离的死别的种种描写,相比起主线情节,这些其实更为珍贵
按照刘先生的想法、这是一种写作方式的新尝试、却暗合了某种恋旧在其中。且、似乎也能感到王家卫抽丝剥茧出的灵感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