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流浪的星星的封面

流浪的星星

[法] 勒克莱齐奥

出版时间

2018-04-30

ISBN

978702013595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流浪的星星》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的长篇小说。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翻山越岭的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 不久的以色列。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

---------------------------------------------------------------------------------------

我坐在一个岩石洼里,靠着一棵枯死的大树。我在守候。面前是蓝得让人发晕的大海,它让我感到不舒服。狂风呼啸,从我头上掠过。我听见风冲进灌木丛,冲进松树的枝干间,发出一种类似流水的声音,和海浪拍打白色岩石的沙沙声混在一起。

海是那么美,那海浪从世界的另一头缓缓而来。海浪拍打着海岸,发出沉沉的水声。我什么也不想了。我只是看着,我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扫过那道清晰的地平线,守着那被风掠过的海面,那干干净净的天空。

-------------------------------------------------------------------------------------------

行动,甚于见证。写作,想象,梦想,让语言、创作和梦想干预现实,去改变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开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然而,就在那一刻,一个声音对他悄声低语道:这是做不到的,词语就是词语,被社会之风席卷而去,那些梦想只不过是空想。

作家注定孤独。……孤独钟情于作家,正是在它的陪伴下,他们找到了幸福的本质。这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幸福,混合着痛苦和欢愉,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胜利,是一种无声而又无所不在的疼痛,宛如一支萦绕不去的小曲。……作家想要为所有人、所有时代发言:他或者她,在房间里面对着镜子般的白纸,在灯罩下散发出隐秘的光。或者坐在耀眼的电脑显示屏前,听自己的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这,就是作家的森林。每位作家都熟悉森林里的条条小径。

——勒克莱齐奥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用户评论
后面部分有点散,具体结果也不是很明了,战争真的太虐了
一部既古典又现代的小说,从故事的谋篇布局到简洁又不失优雅的语言风格,勒克莱齐奥都像极了19世纪的作家。另一方面,他虽重描写(景物描写有自然流淌之感),但轻事件,对人物内心着墨不少,但又不沉浸在意识状态里;蒙太奇式的分镜、时间线上的小幅度回转、多变的视角、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之间自如切换,从行文中可以看出勒克莱齐奥的写作不乏现代技巧,却没有被形式喧宾夺主。由贯穿始终的流浪串联起短暂的安稳时光,伴随着希望到来的总是希望的幻灭,回忆与心魔交织在一起,那些于战争和种族屠杀的血与泪中饱经苦难又倔强的生命,才是作者要表现的核心~
战争啊。
读了会做梦的那种书,应该用法语读
人物在慢慢拧紧的螺丝一样节奏平缓,让人烦躁的悲伤情绪里一点点溺死……自我沉醉于忧伤也是一种作者的自恋……一部完全丧失了节奏,不考虑任何小说必要技巧的垃圾
温柔和不安,担心内心会变得更动荡。预感到的雅克的死看到之后还是觉得天都塌了。最后面的部分有点戛然而止和潦草
战争的可怕让恶性变得可被原谅,可被通融,而深信人性本恶时,在和平时代有规则和良心束缚约束,而战争将打破保护层,一切都变得被允许。如《无境之兽》中三六九等欺凌。
看完对难民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初想看这本书,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以前小学的一篇课文——好像是讲一个小朋友带另一个身患绝症的朋友走路去某理想的远方目的地,最后那朋友病死在途中,在望着浩瀚的星空中死去。 大海是书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它是艾斯苔尔小时候想跨越大山出去看的理想远方;它也是二战后艾斯苔尔两母子去朝圣路上困乏休息看的景色。最后结尾艾将妈妈的骨灰撒向大海,是想让妈妈魂归故里?不懂,但感觉有点唏嘘。
流动的奔跑,是自由也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