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随想录的封面

随想录

巴金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020136452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巴金编著的《随想录:合订精装本》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五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

1927年初,巴金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1928年,他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此后,创作了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杂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新中国成立后,巴金笔耕不辍。1962年出版的《巴金文集》(14卷)收入了其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进入耄耋之年,巴金先生还写出了《随想录》等富于哲理的巨著。

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我有一肚皮的話,也有一肚皮的火,還有在油鍋里反復煎了十年的一身骨頭。火不熄滅,話被燒成灰,在心頭越積越多,我不把它們傾吐出來,清除乾淨,就無法不做噩夢,就不能平靜地度過我晚年的最後日子,甚至可以說我永遠闭不了眼睛。」「同這五本小書一起,我把我的愛和祝福獻給你們。」我看到了,先生如此真誠的心。
这版的装帧设计挺好看
虽然巴老说话啰嗦,作文冗长,想到哪说哪,但内容还是不错的。
一个“笔重千斤”,一日只能勉力写二三百字的老人,需要多少经历与苦痛才有这么多不得不说之语。厚厚一本合订本,断断续续用了一周多读完,是有很多看似重复细碎的话,但那种情绪的真挚和深厚着实感人。巴老反反复复说他的很多心愿,其中有要建一座文革博物馆,为了前人,为了后人。但今天,这样的心愿似乎更加难以实现了,我们这些后人主动或被动的不知情也不再记住。因为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的原因,在同龄人中对这一段历史或许算是了解较多的,面对今日的很多情形,更感要有一座这样的实在或心理“博物馆”之必要,可人,总会忘记不想记住的事,也总有人不想让你记住,历史,或许真的无法避免的需要一遍遍重演。
老人是节制地控诉,每一篇都是上一篇的重诉。
说真话又成了稀缺品质。
《怀念萧珊》不忍再读。能感受到巴金的泣血椎心。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在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他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作为受,不管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边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没有神也就没有瘦,大家都是人。
“因为记住过去的教训,我才不怕再次上当” 博物馆呢?不能忘啊!
文革博物馆还是没有建立。巴老,知识分子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