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浮生六记的封面

浮生六记

沈复

出版时间

2017-08-01

ISBN

9787020137268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目录
出版说明
导读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伪作二卷未读完
虽然开始“闺房记乐”还挺有意思的,“闲情记趣”也清新脱俗,只是对于后面的内容我实在兴致缺缺(尤其是补上的两记)。只是不喜欢沈复,一个普通乡绅公子,既无能力,也乏魄力。家境尚可时,还可以依靠父母,与芸娘过些清闲自在的日子。可家中父母误会了芸娘,沈复也只是无为,并不知道该怎么帮妻子转圜,让芸娘的日子也不好过。后来潦倒,芸娘病中,临死前还要替人做绣活儿赚钱养家,难道三白你不觉得羞愧吗?而且竟然还狎妓!喜儿因自己的离开而伤神,沈复竟还颇有得意之色!当然可以用“古人想法不同于今人”的说法来替沈复开脱,但我还是难以忍受他一边说爱自己的妻子,一边又在外边风流,真替芸娘不值。果然我只喜欢前面甜甜的爱情故事,日子好过时,自然是怎么都好,不好时,怎样都艰难,这才越来越明白沈三白这样的富贵公子实则不堪托付。
初中生就读这样的书是不是有点早,很多糟粕的东西还没引导好,例如纳妾,嫖娼等…
不小心买到的是这本的,其实不是本意,不过也不妨碍阅读啦,只是一直记混了以为那个归有光的亭亭如盖的庭有枇杷树是沈复的芸娘种的,看完书都没看到这个句子,还以为看的一本假的书,后来才知道不是一个人。还有沈复岭南嫖妓喜儿的经历真是不敢苟同,还有沈复这个男人也挺没担当的,芸娘的死,他们儿子的死他也有责任,男子汉大丈夫,让妻儿如此穷困潦倒而不思进取,反正有女不嫁沈复就对了。虽然我是用了现在的眼光看他了,以前也许他们那个时代那样也许很正常,不管他了。
春日,重读于垂柳之下,读毕,精神恍惚,不知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