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墙的封面

[法] 让-保尔·萨特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020138890

评分

★★★★★
目录
恶心(节选)
出版者声明
没有日期的一页
文字生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死刑前夜的牢房很像等待手术的病床,心中已经演练了几十次,却依然无法领会那是怎么一回事。书中对男人死前的心理状态描写十分精彩,经过一个夜晚和一个清晨,精神逐渐从身体出离,两者互相审视,却没有力气交流,眼前的事物开始异化,过去的友情失去意义。理智是最后的支撑点:我是个唯物论者,我不会神经失常。在黎明的前一刻,求生欲望彻底消失,再活几分钟或是几十年是一样的,行刑者和被执行者没有差异,任何生命终将失去价值。人在这个时候,瓦解精神已经不能逼供了。结尾处的转折是荒诞生活的真实写照:我笑得那么厉害,以致眼泪涌上了我的眼睛。精神重新回归身体,做回虚无的局内人。这篇《墙》和之前看的《恶心》一样喜欢,小说中的每句话我都能够体会,自由就是刑满释放、就是大病初愈、就是没有羁绊、就是成为撒旦。
只读了恶心。看不懂,也没有欲望看懂。明明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非要搞成晦涩难懂的模样,真把我读恶心了。
我想,没有经历过“恶心”的人,应该很难读得进《恶心》。如果精神和肉体的融合可以称为对焦,那恶心可以称为失焦状态下的感受。
不理解也不赞许本书的编辑方式,将《恶心》节选与《墙》、《文字生涯》杂糅在一起有点儿不伦不类的感觉,因为《恶心》、《文字生涯》有独立的出版作品,《墙》在风格与内容上与《死无葬身之地》有更多延续与补充的关联感。叫人眼前一亮的是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在上篇《读书》中,更多内容关乎家庭关系。在萨特笔下,原生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并无过多了解。父亲“生孩子,何乐不为;养孩子,岂有此理!要是我父亲活着,他就会用整个身子压我,非把我压扁不可。”;母亲“她是伺候我的呢。我爱她,但要是谁都不尊重她,我怎么会尊重她呢?”;外祖父“人们经常把他当做上帝老人的化身”;男性,掌握支配权,年纪越大家庭地位越高;女性,被义务奴役,付出越多越不被人尊重。在厌女上,中西达到了高度的步调一致。
《恶心》居然给老子节选,减一星。第三次重读,但谈不上熟悉,因为上次读是十几年前,早忘光了;但也谈不上陌生,因为我的很多感受方式就是从萨特那里来的,只是我自己都不记得了。萨特太复杂啦,我只能把他肢解,然后选取我最喜欢的一块——作为感受的萨特。
“他们每天一百次地目睹一切都按规律进行,世界服从一种亘古不变的、确定的法则。空中的物体以同样的速度坠落,公园在冬天下午四时关门,夏天下午六时关门,铅的熔点是335度,最后一班有轨电车在晚上十一时五分从市政府发车。他们性格温和,稍稍忧郁。他们想到明天,也就是另一个今天。城市只拥有惟一的一天,它在每个清晨不断重复。只有星期日这一天被人们稍加打扮。这都是些傻瓜。一想到要再见到他们那肥肥的、心安理得的面孔,我就感到恶心。他们制定法律,他们写民众主义小说,他们结婚,并且愚蠢之至地生儿育女。”“人们让我相信,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演滑稽剧,互相引逗发笑。”一场滑稽的喜剧,无趣没劲。我感到恶心。
最喜欢最后一篇作品 文字生涯
来感受下什么是萨特的存在主义。 人生际遇真是没啥道理和逻辑可言,一个人从事某个职业,回头看,一开始也可能是各种巧合导致的。 所以《墙》给我强烈的感觉也是“巧合”加“荒诞”
No.29 忍无可忍的存在
这书编得让读者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