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封面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法]西尔万·泰松

出版时间

2018-12-01

ISBN

9787020145126

评分

★★★★★

标签

游记

书籍介绍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许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最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时间缩减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目录
目录
题外话
二月 森林
三月 时光
四月 湖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怎么会这么高分…感觉作者本人就所谓象牙塔综合征
先说优点,大量景物和动物描写,译者翻译的很优美,贝加尔湖的一切都让人神往。以日记的形式呈现,比较真实。经过长时间的隔离后,对外界产生一种逃避的态度,一种不屑一顾,不过如此的嗤之以鼻,孤独吞噬了自己,而又保护了自己。再说缺点:极其不喜欢作者对村民和原始人民的态度,骨子里的高人一等和隐隐约约的装腔作势。比村上春树还要爱拿酒装情调。作者本人对自己提到的象牙塔持批评态度,而他还不是酒喝完了鱼吃完了书读完了挥挥手,挥挥手抛下自己所谓的两条人生导师狗,再写一本书以示文学的领悟?通篇以隐士自居,后期的文字难以抑制的透露出一种悲观和矫情。一种自以为是的错觉,以为自己天人合一,悲天悯人。其实呢,大自然never gives a fuck
推词演句的文字把戏,自大的感官。读了前两页比较感兴趣,读到后面越来越想皱眉,产生一种厌恶心理,接着看果不其然。 标榜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心灵的洗涤,整个过程却无不表现出莫名的优越感(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值得优越的),并在优越的同时贬低其他人的生活方式、环境,最后自己也未必没有融入其中。 若是真的对自然心生敬畏,反而不必句句推敲,真诚是流淌在空气中的氧气,作者和读者都可以下意识呼吸汲取,而不是按头插管。 值得高兴的是这一本在整个书单阅读进度上竟然和良药重合了。
我觉得不太可。写不出《鱼王》那味儿,不过是个旅游的。
精致唯美,金句频出,翻译得真好,可惜西尔万泰松实在招人烦。居住在小木屋里的泰松一边获得远离脑满肠肥城市生活、过上清简隐士生活的优越感,一边暗讽真正的西伯利亚隐士们是庸俗无知的山野村夫。泰加森林成了他的秀场,整个西伯利亚都归他一个人演独角戏。他自认对万物的见解最深刻,对生灵的崇敬最敏锐,可他没有一刻能逃开尘世的枷锁。我以为林中的隐士都是坚韧宽厚的,没想到还有这种去西伯利亚用他的精英主义暗搓搓写日记传教的hipster。他不是自然的孩子,抽完那几箱昂贵的哈瓦那雪茄就离开。我这么烦他为什么还是看完了这本书?因为我实在很想知道六个月的隐居生活到底能不能改变这个讨厌鬼。最终,他在离开森林之前说了几句谦卑的话。森林是伟大的,足以改变他。
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怎么可能会拿山雀燕子的习性作一场滥俗的比喻,甚而言说燕子附庸风雅? 泰松给我的感受有点类似于典型的世纪文艺病患者,他真是太骄傲了。我还以为这是纯粹的西伯利亚观察与生活手册呢。“有染上象牙塔综合征的危险,在重症情况下,自认为既是宇宙智慧的受托人,又是人类罪孽的赎罪者。”
读了一半读不下去 对场景的渲染很棒让人觉得静谧且身临其境,但夹带私货和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我是人间清醒”和一些优越感令人不适
幽默感逗笑我 但老是语带讥讽自大刻薄也很招人烦 还有点种族歧视的倾向?境界比梭罗差太远了
《瓦尔登湖》般的生活。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在这片荒原中,我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的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小屋是一个捕捉自然颤动瞬间的理想观测站。我经历了冬春,感受了幸福、绝望,以及最终的平和。” “自由人拥有时间。掌握空间的人自然是强有力的。在城市,那些分秒、时辰、年月从我们手中漏过,从时间受伤的创口流走。在小木屋,时间平息下来,像一只温和的老狗在你的脚边躺下,不经意,我们甚至没有发觉它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