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包法利夫人的封面

包法利夫人

[法] 福楼拜

出版时间

2019-06-01

ISBN

9787020150595

评分

★★★★★
书籍介绍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福楼拜(1821—1880) 法国小说家。毕生写作,作品数量不多,包括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库歇》在内,总共只有五部长篇和三部短篇。但这为数不多的作品足以使他超越同代作家步入大师之列。他对小说艺术的最大突破,是从作品中排除主观抒情成分,创立所谓“纯客观”艺术。这种把作者和作品拉开一定距离的写法,以其客观冷静的风格,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法国文学,因而福楼拜在二十世纪名声大振,被奉为现代派艺术先驱。 李健吾(1906—1982) 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山西运城人。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1931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曾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工作。创作剧作近五十部,小说、评论集多部;著有《福楼拜评传》《司汤达研究》《莫里哀的喜剧》等专著与专论;翻译莫里哀、高尔基、契诃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戏剧多部,以及巴尔扎克、司汤达、缪塞等人的作品。
目录
文前插图
出版说明
编委会名单
译本序
上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又看了一遍这个版本,我惊了。写得好,译得也好。。
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译文风格,这些短句如此冷漠直接,度日得短促又精细。“第二天,日子长悠悠的”;“自我们分手以来,人生待你总还好吧?”。整本小说像是某种公路故事,走一程到一程,走不通又换条路,期望能够到达某处摆脱此地与此刻。它的悲剧性也正在于此,一早获取了一种俯视的高视角,往后却只能以平视的视线生活,并且视线的落差是永远无法被补齐的。
翻译得节奏感一流。看到爱玛死的时候,终于能理解福楼拜为什么会大哭了
福楼拜的能耐,最好的一本
今年第9本。说实话,不是太满足的阅读体验。李健吾的翻译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福楼拜本身。福楼拜对文本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精准强迫症。而当这种偏执被他带入小说写作中,就会出现文本大于内容的窘境。正如詹密斯·伍德在《破格》一书中所说:“他第一次把风格变成了写小说的一个问题,他顾虑重重,画地为牢,也把他的后继者们囚禁在重重顾虑中。”《包法利夫人》情节简单,文字优美,读起来却让人很不痛快(只要你是认真一字字去读而不跳过任何细节描写),原因就在于此:福楼拜太重视小说的风格,把写小说当作绘画,无穷无尽地去描绘所有的细节,从而把小说推入了“琐碎空洞的危险命运”之中,这种琐碎如同多余的脂肪,使原本生动流畅的人物和情节变得臃肿僵化,失去了灵性,让我对大多数人物都缺乏共鸣,爱玛的塑造还不如奥斯丁的女主角生机勃勃。
如果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或许我会喜欢。浪漫主义一直是我的雷点,从克制中跳脱出来抒发、表达或关注个人的内心情感本是一件好事,但我实在不喜欢没有节制和道德观念的感情,且我本不是浪漫主义,甚至和Emma性格差别过大而不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不知道多少次想放弃这本书,我可实在太想让Emma死了。另外,或许我会更新评论,但我不认为不理解/不懂这本书可以等同于不懂文学。
人必生活着,爱才是有所附丽的。可这种生活必然是容不下足够天真纯粹的爱的生活。由虚荣向爱,如红与黑,是小说桥段,而由爱向虚荣才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或者说真的是虚荣吗?我相信爱是自明的,行动的,生命的,那么它是能够被反思的吗?包法利夫人是有错的,但不是有罪的,罪恶的是以纯真的人类情感为蚕食对象的时代,到今天,仍然是这样的。在这片土地上,只能活着。
这样优美的文字,这么流畅的剧情,真的是太棒了,为啥今天才看到!
说包法利夫人为爱情而死 我觉得是因为她不会理财 后来我想了想这种生活中的压抑和虚荣和,的确是值得为之奋不顾身燃烧生命的向往
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