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从“七七事变”开始起笔,延续作者一贯含蓄而隽永的诗意风格,和流淌舒缓的散文式结构,描写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冀中人民在民族革命战争中觉醒进步的过程,塑造了不断成长的冀中农村新型女性和人民战士的形象。
《风云初记》为作为孙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53年孙犁邀请自己在《冀中导报》时的老同事林浦专门为此书创作黑白插图近20幅,这些带有“土坷拉气息”的插图,朴拙传神,得到孙犁的喜爱。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曾在北平短期谋生,后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任职于华北联大、《晋察冀日报》,从事文学创作和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担任教员。1945年在《解放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受到文坛瞩目,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直至离休。其早期创作清新、明净、亮丽,代表作有《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风云初记》;晚年作品则平淡、深沉、隽永,结集为“耕堂劫后十种”。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1卷本《孙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