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天使沉默的封面

天使沉默

[德] 海因里希·伯尔

出版时间

2021-01-01

ISBN

9787020164608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战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9年。作家本人曾亲历战争,并被抓入美军战俘营,1945年德国战败后获得自由,回到满目疮痍的故乡科隆。可以说,这部作品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作家那一时期的心灵写照。 本书通过一个战败归来的德国士兵在寻找家园、食品等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逼真地再现了战后初期德国人民的真实生活和苦难经历,表现了特定时期德国人民的精神状态。文字细腻、冷峻、深刻,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堪称“废墟文学”的代表作。 海因里希·伯尔(191—1985),与君特·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豪,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火车正点》《亚当,你到过哪儿?》《一声没吭》《无主之家》《小丑之见》《莱尼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和《保护网下》等。伯尔曾获包括毕希纳奖和诺贝尔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并担任国际笔会主席数年。
目录
译者序
1
2
3
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原本一天就能妥妥看完的量,结果硬生生被外力打断,从而一拖再拖,终于放不下凌晨爬起来看完了事。故事并不好看,战后满目疮痍的不仅是国土大地,更是人心荒芜和前路渺茫的直接写照。男猪脚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盗用了各种人的人生,拿不出一份真实的证件,也是各种悲催。一路遇到各色人等,也全都是行尸走肉勉强度日,有时候甚至要靠明目张胆地偷盗苟活。人人穷得捉襟见肘,冷得苦不堪言,为了一片面包可以出卖一张死人的证明,申请领取一人份额的口粮,可这样的日子看不到何时是个尽头,这才是最凄惨的部分吧。文字跳脱得厉害,并没有按照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交替进行的视角叙述,零散跳跃的风格虽然凸显了战后人们飘渺不定的生活现状,却也极度割裂了完整叙事的连贯性,失去了整洁流畅的活性。或许作者就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吧。
这是本容易致郁的书籍,它的悲伤与绝望容易让人沦陷,不建议在阴雨潮湿的夜晚看。但是真的写得很好。
用文字营造了一种晦暗氛围 故作的语焉不详使所有人都被抽离了生机 以低沉的状态生存。即使战后 那阴云密布的环境仍让人无法呼吸
“天使沉默。它被两个男人的重量压迫着沉了下去;美丽的鬈发间堆满了莫名其妙的垃圾,断残的手臂似乎越来越深地抓进地下去了。"
微笑的天使雕像就像《铁皮鼓》里奥斯卡见到的圣母像,只不过比起带着荒诞意味的永恒孩童视角,战争之下的普通人视角里,天使微笑中的实际痛苦让人更加心生绝望,就像越洗越糊涂的石灰地面,不彻底掉落也无人修复的檐沟,日复一日的饥饿和无光的前路,就连亲吻都需要节省力气,人失去自己的定义,没有姓名没有身份,也没有自我。“无聊,而后祈祷,在更加无聊中再次祈祷。”
意识流与现在进行时交叉的写法,没什么大情节,格调阴郁。不过这很符合文章的主题,战后德国一片废墟中的一群行尸走肉,天使也只能沉默着。翻译是几十年前的老版,非常不错。 豆瓣有一群喜欢习惯性损翻译的人,真的很浅薄。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话确实写不出来,甚至难以理解。 不建议所有人都读,但是对废墟感兴趣的话值得一读。
“远方,在许多小果园的背后,透过铁路路堤,他看到一道耸立的黑影,残破不堪,那是从前的城市,现在被烧成了焦炭一般的残骸——他感到一阵钻心刺痛,便又把窗户关了起来。里面又变得朦朦胧胧地安静了,鸟儿的鸣叫被关在外面。这时候,他才明白,她其实是不愿意打开窗户的。”
我也沉默了。翻译虽说可以视为二次创作,但到底还是要讲求一点职业素养,个人情感不必如此喧哗,更不必用力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