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四行诗的封面

十四行诗

[德] 瓦尔特·本雅明

出版时间

2021-07-01

ISBN

978702016461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 德国二十世纪重要思想家本雅明的诗歌作品,形式古雅,思想深邃

★ 作家二十多岁的青春作品,少年情怀心性与重大人生主题的奇妙结合

★ 作家逝世四十年后重见天日,填补中文诗界、学界空白

★ 附万字译后记,提供翔实背景,带领读者进入本雅明

-----------------------------------------------------------------------------------------------------

《十四行诗》是瓦尔特·本雅明罕见的文学作品,一共八十首。本雅明在一九四〇年自杀前,将诗作连同其他手稿一齐转交乔治•巴塔耶保管,存放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直到一九八一年才由吉奥乔·阿甘本重新发现。这八十首诗均创作于作者的青年时代,是作者思想转型时期的重要见证,对理解、研究本雅明和德语诗歌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

在本雅明去世之后,那些最了解他的人认为,这些献给他早年亡友的十四行诗是他被遗忘的重要作品之一。

——罗尔夫·蒂勒曼(德国出版人、本雅明《十四行诗》德语编辑)

这是本雅明神秘人生中最神秘的一段插曲……为本雅明今后的理智与情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瓦尔特·本雅明:一段重要的人生》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二十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批判理论家、美学家、散文家。他本人的思想极难归类,常与德国观念论、浪漫主义文艺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犹太神秘主义等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具备了高度的原创性。他的思想对后世的美学理论、文艺批评、历史唯物论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目录
生与死之环,梦与歌之链——本雅明《十四行诗》校译者序
悼亡十四行诗
爱情十四行诗
青春与死亡——本雅明早期悼亡十四行诗与德国青年运动(代译后记)
用户评论
似乎写得很古板,译者典雅式的汉化处理也加重了这一印象。不过正如一条短评里讲的,作为本雅明的周边,这本设计素净的小书还是很值得收藏的。另外,费解的是,巴塔耶为什么要把本雅明的这本手稿弃置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以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驼背小人》(《柏林童年》)似乎也是由本雅明本人藏到这家图书馆,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的。不免想起《奥斯特利茨》一书的主人公动情地提及的,那部由阿伦·雷乃拍摄的介绍巴黎国立图书馆日常工作流程的记录短片《全世界的记忆》,进而想到,或许在这栋庞大到让人想到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的图书馆里,还有更多的记忆有待发掘。
确实是本雅明周边,诗比起诺瓦利斯或者毕希纳之类的人甚至可以说一般(。)aka法兰克福人似乎总要有失败的文学创作经验
6分。1.诗歌很一般2.法兰克福学派3.有悖于当时高扬青春生命的时代氛围而将年轻的生命抛却的做法,才是象征着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真正青春精神的不朽与超越。
3.5;“蓝色深幽里倒映着歌声沉沦”这样的句子非常诺瓦利斯感,早期悼念故友的十四行诗很难说具有独创的辨识度,但胜在辉映青年运动具有的浪漫、迷狂、昂扬和高蹈,这是与时代挽歌合流之后又分叉的小径,是看破即将被政治目标收编后的幻灭,也是故友以肉身和精神祭奠给光明的礼赞。 语言偏直白(不知是否翻译之故,押韵多了些,造成一种刻意的方正),抒遣对“亲密的旧日时光”的孜孜怀念,背负着对友情的怀想、以忠诚的友爱祝祷友人飞升天堂,赞美自戕者为引路的教导者、至美的使者和清醒的救赎者,控诉黑暗高悬之“大限将至的世界”;序和译后记都写得好。
这类诗意思不大,翻译过后更是灾难。当然这不是谁的问题,就当本雅明周边产品吧。
“你存在于精神的缄默,在言语里,你颤抖如挂霜的松枝”
感觉就是散文在进行断句,没有节奏和韵律,也不清楚是翻译的原因还是本雅明就是这样写的。整本书是本雅明青年时期写的诗歌,诗歌是对好友海因勒的悼念,也借诗歌表达对青年运动后期民族主义狂欢与战争浪漫化想象的批评
在字的废墟中瞥见神灵。
纯真的诗人
安魂曲或挽歌。后记方便理解本雅明所处的“当下”,但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诗歌的意象阐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