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罗亭·贵族之家的封面

罗亭·贵族之家

[俄] 屠格涅夫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020165032

评分

★★★★★
书籍介绍
《罗亭》和《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颇负盛名的两部长篇小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态,展现了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关联。 《罗亭》中的同名主人公,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看到了贵族的局限性,接授了新思想后曾经胸怀大志,一次次渴望开创一番伟业,却一次次很快就失败。甚至当他爱慕的贵族少女娜塔莉亚对他敞开纯洁、热烈、义无反顾的爱情,他却犹豫、恐惧,退缩,充分暴露了以他为代表贵族知识分子的软弱。 《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同样患有软弱病,空怀远大志向,却无力解决个人生活中的问题,逃避和退缩是他的选择。拉夫列茨基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形象地折射了俄国贵族的由兴而衰的历史。 《罗亭》和《贵族之家》都发出了“怎么办“的呐喊,虽然罗亭和拉夫列茨基没有走出困局,但他们的呐喊已经使俄国振聋发聩。 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推动俄国文学在欧洲传播的人,与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俄国文学三巨匠。屠格涅夫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的小说不仅细致再现了两百年前的俄国社会,而且以精致的写作手法而今天依然散发着魅力。
目录
文前彩插
出版说明
编委会名单
译本序
罗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22.3.19凌晨0:30阅毕《罗亭》 谁给了这些“上”流“人”“士”随意评判他人的资格?先不提那个一看就是个饭桶的达丽雅.米哈伊洛夫娜,就是那个看起来很“善良”的阿列克山得拉.巴夫洛夫娜,谁给了她评价罗亭、“怜悯”百姓的资格?还有冠冕堂皇的列兹涅夫,再加上伏玲采夫甚至其妻,让他们出身在罗亭一样的破落家庭或者更下层阶级(农奴和下人的处境比罗亭还差,他们都不被严肃地认为是人!),让他们免去这衣食无忧的处境(堂吉诃德:上帝给他一片面包而不用仰别人鼻息的人有福了),看看他们又会成个什么鸟?法国大革命时说得好:“若不是投了个好胎,你丫也就是孬种一个!” 列兹涅夫倒没说错:罗亭对于青年是必要的。我愿当巴西斯托夫,永不背叛的罗亭的朋友! 阅毕《贵族之家》,感慨。
拉夫列茨基走进了花园,首先触到他的眼帘的就是他跟丽莎同坐过的那条长椅——那些幸福的刹那,是一去永不复返的了!椅子已经变成黑色,变得歪斜,可是,他的记忆却仍然新鲜;而那充溢了他的灵魂的奇妙的感觉,既不同于甜蜜,也不同于辛酸,而是对于已逝的青春的深沉的伤悼,对于曾经沉醉过的幸福的淡远的怅惘。 拉夫列茨基身上深情与懦弱共存着,也是悲剧的开始。
复读罗亭、初读贵族之家,小时候对罗亭的印象特别深,好像受到各种解读的影响很讨厌这样嘴上一套实际一套的人,现在再读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屠格涅夫后为他增补的结尾,手握红旗战死在革命街头,“多余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可以说他是不自量力,可若是没有改变的决心,改变也不会发生。他不是没有尝试,只是时代和固有的局限性让他步履维艰,与其鄙夷他没有行动的力量,不如更加看到他的进步性。重读很喜欢其中的大段思辨讨论。相比罗亭的思想性,贵族之家文学性更浓,写得很美,充分感到了屠格涅夫将景物和人物的心情融为一体的本领,那些乡村那些夜晚,别具俄国美感。人物刻画相比罗亭更细致,圣洁的丽莎、狡猾自私的华尔华拉、徒有其表的潘辛,以及费嘉,与其是软弱,我更愿称他为善良,他恪守了对丽莎对华尔华拉的承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按通常观点,罗亭、拉夫列茨基与毕巧林、奥涅金都属于同一类的多余人。当然,所谓“多余”,是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的。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但不多余,许多人还认为自己肩负着解放人类、至少是解放俄罗斯的重任。我个人的意见,多余人大多思想深刻;但现实中的绝大部分人由于思想贫乏,实际上是没有批判他们的资格的。多余人依然应当被批判,原因在于他们不是坚决的行动者。这一点在屠格涅夫笔下更加突出。无论是罗亭还是拉夫列茨基,都是软弱无能之人,由此他们坑害了周围许多人,尤其是爱他们的人——天真而坚强的娜达莉亚、纯真善良的丽莎。屠格涅夫笔下的人物还有一突出的软弱之处:他们大多把世俗道德看得过于重要,他们大多因软弱而显得善良。因此我更爱陀:不大胆地、无耻地堕落到人性最低处,如何能见证到上帝慈恩浩荡?
两位主人公都是怀有正义、理想的,但都是软弱的,不仅害己还害人。
这两篇都挺无聊的,但是《贵族之家》的后几章,华尔华拉出场的那部分,有趣了起来。华尔华拉——操控人心的高手,我在她施展魅力时也曾为她着迷,可太有魅力了,但是视角一转换到拉夫列茨基,我就能清醒过来了,华尔华拉真的好可怕。尾声那一章物是人非的惆怅感太强了,如果说前面我对拉夫列茨基和丽莎之间的感情还没有特别大触动的话,最后一章这种惆怅感悲情感直接拉满。可能也并不是单单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而是男主视角的、一种接受了自己永远无法摆脱名为华尔华拉的牢笼的、毫无生机的空洞与惆怅。 丽莎的宗教性是源于幼年时期的教育与熏陶。这本书主人公们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社会影响父辈、父辈影响他们,反过来,人也是越思考越进步,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
小说暫停,需要切換…近期消化系統及胸腔不適
读过《贵族之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