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迈克尔·K的人生与时代的封面

迈克尔·K的人生与时代

[南非] J.M.库切

出版时间

2021-08-01

ISBN

9787020169429

评分

★★★★★
书籍介绍
整个世界肯定只有我才知道我在那里,我可以认定我已经失踪了。 在战火纷飞的南非,迈克尔·K踏上旅程,带生病的母亲回她乡下的家。半路上母亲死了,留下迈克尔·K一个人在这混乱的世界里,他身边是四处游走的残暴军队。迈克尔遭到了关押,然而他无法接受禁锢,决心要有尊严地活下去,于是逃了出来,去了一个谁也找不到他的地方…… J.M.库切,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译者:黄昱宁,翻译、出版人、作家。翻译过F.S.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麦克尤恩等多位外国作家的重要作品,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城堡》《阴性阅读,阳性写作》《变形记》《假作真时》,小说集《八部半》获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
目录
文前辅文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译后记
用户评论
-_-同樣是在強大的體制邊緣和縫隙中掙扎,庫切的K比卡夫卡的K能力更強意志也更堅定。K因為「長著一張殘缺的臉」(兔唇),從小被排斥歧視,只有母親與他相依為命。也就是說,除了「母子關係」,別的社會關係K一概不認。母親死後,K先是從「社會邊緣人」變成了「自然人」,然後再從「自然人」變回「社會邊緣人」。如果說卡夫卡的K只是在體制內迷惘反抗,那麼庫切的K則是將離開體制視作一種反抗。K不屬於現代文明(拒絕進入組織,拒絕發展人際關係),也不屬於野蠻社會(拒絕原始的血腥獵殺,拒絕像魯賓遜一樣將文明引進野蠻之地)。他似乎象徵著另一種「自由」,一種不受任何地域、文化、組織、規則所約束的自由,一種「整個世界只有我才能定義我、要求我、知道我在哪裡」的特別自由。
我好像看懂了,又好像没看懂,从安娜K到迈克尔K都践行着反现代化,安娜梦想着逃离冷漠的暴力、拥挤的巴士、等待买食品的队伍、傲慢无礼的店主、小偷和乞丐,梦想着逃离宵禁、深夜里拉响的警报、潮湿与阴冷,回到乡间去——在那里,就算她要死了,至少也是死在蓝色的天空下。迈克尔K前期变化经常是:再往深里想一层,他恍然大悟,如今留着那个xxx已经毫无意义了——唯一有意义的是母亲的骨灰(让我想起了许三多)。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可是现代性却似乎成了人不能回退的选项,让他安详的去种南瓜吧。
不能成为奴隶,无法获得自由。这就是人的耻辱
有点感觉
到第二章感觉作者喘口大气(k憋死我啦,终于可以放心话痨啦),用“我”的视角尽可能地观察k的行为,窥探k的灵魂,套取k的人生故事(“我”对k的过度关注已经遭到周围的人包括k本人的吐槽了),“我”走火入魔,竟然渴望追随k的脚步。故事结构和语言想起《素食者》,猜测素食有模仿迈克尔k。奇妙的科幻感,假如把故事背景换成火星移民也不违和。一个从遥远的地球来的孤僻的园丁,惦记他的孩子——南瓜和西瓜,惦记他的母亲——穿着逝世母亲的黑色短大衣御寒。孩子的序列,母亲的序列,这种说法,让我想起优秀作家们的视角高度差不多:波拉尼奥/奥兹/库切 都看到这个现象,并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而他们习惯的视角对其他作家来说,算得上外星人视角了(难怪我老觉得这故事很科幻)。k和陀思妥笔下的小人物略不同,前者是去掉多余情绪的后者。
其实很应景。
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也许就在于一些人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权力决定他人应该如何生活。人必须拥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对其发言权和行使权的剥夺,是为专制。
20220517得到听书:战争给人带来的困境和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值得不断思考,拯救自己的是对自由的向往。
消极版本的肖申克的救赎 只要你想好好活,就可以好好活
K不是软弱,而是强大到无懈可击;以及我们身处的这个文明世界是如何把它强大的触角伸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的(以一种伪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