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的封面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6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出版时间

2022-02-28

ISBN

9787020169528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内容简介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一辑,收录以下15位作家的长篇访谈:拉尔夫·艾里森、罗伯特·弗罗斯特、伊利亚·爱伦堡、路易-费迪南·塞利纳、阿瑟·米勒、约翰·多斯·帕索斯、海因里希·伯尔、哈罗德·布鲁姆、钦努阿·阿契贝、罗伯特·戈特利布、约翰·勒卡雷、A.S.拜厄特、乔纳森·弗兰岑、埃马纽艾尔·卡雷尔、凯尔泰斯·伊姆莱。

唐江、陆源、彭伦、文泽尔、杨向荣、林晓筱等15位译者联袂翻译。

**收录10+幅珍贵作家手稿图,带你重返文学杰作的诞生现场。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享誉欧美文学界的著名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目录
拉尔夫•艾里森(1955) 唐江/译
罗伯特•弗罗斯特(1960) 徐淳刚/译
伊利亚•爱伦堡(1961) 陈焱/译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1964) 陆源/译
阿瑟•米勒(第一部分,1966) 黄建树/译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罗伯特·戈特利布这篇精彩,这个系列首次出现了不是作家却又跟作家密不可分的角色——编辑。尤其是将跟罗伯特本人的谈话和他负责的作家们的谈话交替出现,有趣。再来就是紧随其后的勒卡雷,当间谍可能是作家标配(在cue毛姆哈哈哈),真是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了,也才会写出生动的作品吧。越读到后面认得的作家越少,但完全不妨碍去了解作家的思想,甚至会被访谈吸引去看他(她)的作品,希望这个作家访谈系列可以一直出下去!
哈罗德·布鲁姆一如既往地毒舌犀利 不仅说了很多文学八卦,而且谈了很多对作家的评价 “我越来越确信,现在许多所谓政治正确的文学研究,将来都会被淘汰。它只是一道水纹,最多还能持续五年。” 这是1991年的采访,不得不说,老头还是过于自信了😂过去三十年了, political correct仍然大行其道。
就还好,三星半。
优先推荐阅读:哈罗德·布鲁姆,塞利纳,罗伯特·弗罗斯特,乔纳森·弗兰岑。
有些还行,有些略显啰嗦和无趣。阿瑟米勒这篇很不错。
不少经历了大屠杀的作家,其实表述的激情是创作的源泉
非常喜欢。买了全套10册。
塞利纳、布鲁姆、弗兰岑。
不熟悉的作家越来越多,还是好好读书吧
大体都很有趣,除了拜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