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文学传统的封面

中国文学传统

朱刚

出版时间

2018-04-30

ISBN

978704049291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中国文学传统”是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本书即该课程的配套教材。其主旨,是把中国文学置于传统文化整体之中,视为一种“表达”,概括介绍“表达者”的身份特征,以及承载“表达”功能的各种体式。故上编为作者论,包括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两章,考察民国以前的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基本特点;下编为作品体裁论,包括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辞赋、诗、词曲、骈文与古文、说唱、小说、戏剧八章,说明表达成文的各种样式。

目录
上编 作者论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达方式
第二章 庶民文学的群体性“作者”
下编 作品体裁论
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文献构成与文体文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个人浅见:上编“作者论”里讲了几个比较大而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第一章士大夫文学,一些观点、举证以及表达方式,不无可商榷处,似更宜扩展内容而另成专书。下编“文体论”流畅了许多(只是第五章诗人历史境遇那一节又有些突兀),对各体文学的概述篇幅不大,写得极精心。有两处异议,写在书评上了。
朱老师说这本书是给大一新生开课所编教材,主要是针对非中文系学生。但这本,绝对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文学通史教材啦,很多观点颠覆了本科时的僵化文学史观念,记得读研刚开始写论文时,导师就说,你的文学史思维太严重,那时候不懂,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固化与僵硬。重点看了作者论与诗词部分,深入浅出,语言漂亮精准,多有个人心得,也能看出朱老师对日本汉学的熟悉和对文章学辨体的深厚造诣,思辨更是贯穿全书,教给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如何思考,如何借鉴他人成果,不妄言。
介于一般文学史与思想史研究之间,从唐宋向前后延展的视角比较明显,作为通识课算是很好了。
破除了許多所謂的「文學史常識」,也不乏獨到之見,適合用作古代文學史課程的導論。當然,我還是希望有人能寫出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教材,取代那陳腐不堪、毒害世人的袁版文學史。
作为大学新生公选通识课讲义,竟能如此真诚地展现“流动不居”的史观,及在此观念引导下读传统文学带来的新视野。实在是非常令人着迷——引言和作者论尤其好。
作者對文學史的梳理,以主題、體例、文體來分門別類,作專題論述。而融貫以史學的眼光,因此有其創見,且關注點始終落在士大夫的精英傳統上。即便俗文學,也仍然與之有聯繫,至少是精英文化的折射。對談藝錄,管錐編的評述,可見曾經深入模仿過。且錢著還是文獻索引資料呢。
读之前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对我有如此的启发和帮助,每个问题都讲的非常清楚且勾勒出了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和源流,上下钩稽把很多看似简单实则重要的问题讲的清楚透彻又不片面武断。很多在读厚厚的多卷本文学通史没能明白的问题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基本都讲清楚了,朱刚老师有水平的。
精彩
能打六星吗?
一气呵成。作者论和小说体裁部分尤其精彩。相比之下,说唱和戏剧部分对于我这正非科班出身来说就不那么吸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