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灵魂论及其他的封面

灵魂论及其他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出版时间

1998-12-31

ISBN

9787100010924

评分

★★★★★
书籍介绍

《论灵魂》分3卷。在第1卷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灵魂学说的地位和研究方法以及前人关于灵魂的几种说法,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第2卷前3章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灵魂的定义,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是质料;灵魂是肉体的动因,是实体;灵魂包括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3个部分。

在后9章中,他集中研究了感觉的问题,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提出五种感觉。他认为,感觉的对象是个别的、外在的,视觉的对象是颜色;听觉的对象是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碰撞产生的;味觉是本身有味的事物作用的结果;触觉的对象是元素的性质,即冷热与干湿。他还认为感觉的产生一定要通过某种中介物,如视觉是颜色通过透明体光作用于眼睛产生的;听觉是声音通过水或空气等媒介物传到耳朵,引起耳室内的空气活动产生的。他依据当时的医学、解剖学知识,断言每种感官的结构是同它们的对象相适应的。他确信感觉依赖于感官:眼睛坏了视觉就停止了,耳膜坏了,听觉也就没有了。

他在总结五种感觉的共同点时认为,感觉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而不是质料,人的心灵犹如蜡块,感觉则是事物在这个蜡块上留下的印痕。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感觉论的最高成就,比恩培多克勒的“流溢与孔道”、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说”精密得多。

《论灵魂》第 3卷主要是探讨理性灵魂及理性认识问题。他探索了理性与感觉的区别、思维的作用、理性认识的任务等。这些思想中尽管有不少唯心主义成分,但对后来认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录
《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汉文译者绪言
《灵魂论》章节分析
《灵魂论》正文
卷(A)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和《楞严经》一样让人醍醐灌顶的书,“灵魂的逻各斯部分是不朽的”,简直是我等科研狗的约翰福音。亚氏三分植物、动物、人类灵魂,总结了前贤关于灵魂的三种要素:能运动、能感知、非物质。然后一条一条考察,指出灵魂能促成运动,但自身未必运动;一体一魂,灵魂不能离开身体发生作用;第二卷用了好几章考察感知,将人类诸感受条分缕析,很像佛经,但不是直接切入自我反思,而是将灵魂设定为“有”,将重点放在外物和感官上。《自然诸短篇》论感觉、回忆、睡醒和梦等,对诸感官的分析近于佛教。谈生死、呼吸,提及海龟没有心脏之后还能运动,海豚会打鼾……天知道亚里士多德这个御医的儿子当年做了多少生物学实验,观察了多少种动物。
两年后重读 有了点范畴篇基本知识后仅仅是读开头都觉得舒爽了许多… 也是常读常新的一个文本吧
译文很拗口
古希腊哲学有对自然的极深关注,而另一不可思议之处则在于其自然研究的高度精确性。这种精确性和现代科学的精确性有本质差异,根植于对事物本身的尊重,而非以“严格性”为由去强行裁剪现象,并因此也更具灵活性,富于灵感和启发。虽然这种精确性并不意味理论的绝对正确,但其范例性仍在根本上影响所有现代甚至未来的学术研究。而且,现代科学在一系列基本预设上实则仍然遵循着古希腊思想,这也是为何薛定谔、狄拉克等人认为前者应当重新反思后者以寻求再次发展,虽然这项任务对现代科学-物理学而言已不可能。
没有想到亚里士多德的这本书才是认识论的产品,并且还有经典的命题; 这本书籍的作者真的是太认真了,喜欢这样的态度,把这本书的历史都写了出来, 做学问啊!!!! 连几何的图都写了一下!!!
古希腊人不光关注人的内在思维,同时对自然万物也保有浓厚的兴趣。
补标。亚氏灵魂论不如柏拉图有意思。认为灵魂是生命的先在潜在形式,隐德来希。灵魂不离身体,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在于运动和感觉。89页生命和生活同义。个体灵魂之上有宇宙灵魂。三级灵魂,植物/营养、动物/感觉运动-欲望、人/理知思辨。理知灵魂上通不生不灭。自然短篇中。记忆人与动物都有,回忆人独有,臆想来自感觉机能的活动,并以此理解梦,以为幻觉。但也承认有预兆式的通神梦。解梦者有详细模糊影像之才能。呼吸是活与死的分别,生物内蕴自然热(柏拉图已有该观点),呼吸在于凉化生物热,水生生物则依赖进水。炁与呼吸,炁就是普纽玛,并联通后来的spirit概念(乃至aura?),灵魂在炁内。总得来看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与蒂迈欧篇关系比较密,但也有自己独见,比如灵魂与质料合不可离(但此处观点模糊),灵魂入潜能实现框架
还要再重读的。关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区分,关于哲学与科学的共存,都受益匪浅。
灵魂论的部分比较精彩。运动是能主动的事物和能被动的事物,作为能主动者和能被动者的实现。同样的,灵魂是具有诸官能的自然物体的原始实现。
主要读的自然诸短篇,不好说,吴先生功夫很深,但这个本子还是不太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