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逻辑学(上卷)的封面

逻辑学(上卷)

黑格尔

出版时间

2001-01-01

ISBN

9787100011457

评分

★★★★★

标签

思想

书籍介绍

黑格尔(1770—1831),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分为“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为“客观逻辑”,第三编称为“主观逻辑”。这三个部分在黑格尔哲学中,通过他著名的辩证法而构成了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体现了黑格尔认为逻辑学应当展开思维的客观结构和客观真理的思想。《逻辑学》是黑格尔最重要的代表作,影响了后世数种哲学潮流,例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导论
逻辑的一般概念
逻辑的一般分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读易经,读佛经,读黑格尔,人生的大快乐。
当初以为是一本哲学普及读物才买来看的><只看懂了一点皮毛的皮毛,还是挺好玩的~接下来刨下卷。。。黑先森拥有宇宙最大能量,神圣不可侵犯,没法儿给星。特向翻译致敬!!
老毛病,跟胡塞尔一样
德语sein和dasein在中文里的翻译确实勉为其难。母语中文的人无法分辨“有”和“实有”,甚至“自为之有”。“有”这个字在中文里的意义太含糊,太大了,“存在”是更好的选择,然而sein又并不完全是“存在”,而更偏重于“存在的源始”,它是宇宙未诞生前的“奇点”,然而“奇点”已经孕育着宇宙。所以用“有”和“实有”来译介sein和dasein委实是扭曲了德语的本意。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胡塞尔,海德格尔,德语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一半原因是中文译介的偏颇无力。黑格尔探讨“物”的质与量,界限与规定,肯定与否定,尺度和中介,然而他笔下的“物”大多数并非物体,而是抽象的概念,是发生的事情。用中文“物”来翻译da sache也是不顾中文读者对语义理解的做法。
数年前买的,读个十几页就得停下了。直至今日才能通读下来。这是黑格尔最最重要的著作,就是黑格尔哲学,令人叹为观止。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遥相呼应。因此事先阅读《形而上学》及有必要。与康德路数不同,这本书是针对形而上学的内容进行批判。其中屡次提到巴门尼德,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康德,尤其重要。黑格尔自己甚至说,客观逻辑部分对应的就是康德的先验逻辑。由尺度过渡到本质也真是令人跪了。 无怪乎小逻辑里要删那么多···· (另外:花那么大篇幅研究微积分我也是醉了·····)
慢慢来。
断断续续的读了一遍,只能掌握大致思路,涉及到微积分和自然科学的部分更是理解不能,实在是太痛苦的阅读体验,日后再会。
形式若只是固定的规定便是死的,精神却是它们具体生动的统一,逻辑学的目的就在于以辩证的方式把握对象,阐述原本空洞的形式其自身内自在自为的运动。其所具有的规定性就是自身的中介,换言之中介性是寓于自身内的,是自身运动的根据。规定性是肯定建立起来的否定,其否定本身依然只是无形式的抽象,因此并不如之前哲学家所说否定或无是“哲学上最后的东西”。康德哲学二律背反的局限,也在于这种主观性,而分立和连续恰恰都同样是必须坚持的。要解决二律背反的矛盾,必须排除混杂着的质料,从纯粹概念出发,将本身向他物的过渡把握为整体环节之一环。正如最初无规定的有过渡为质,由质过渡为量,又在尺度中实现质与量二者变的统一。
辩证法起源,对有和无的论证很好,和阴阳的一体两面很像,收获很大。不过抱歉我不信上帝。
逻辑学有三部分:存在论、本质论、以及理念论,理念论是被认识的存在,不仅是自为和为他的,而且是自在自为的。黑格尔属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德国唯心主义。康德和后康德派认为,休谟的经验论哲学以怀疑论告终,因而不充分;如果经验看来还是合理的,心灵就能通过直观、知性和理性,或者在一个先验范畴结构中,或者在经验自身中发现经验的基础。康德做了第一种选择并表明,虽然自在之物不可知,但是我们所发觉的现象,只能按照知性的范畴和直观的形式去构造。虽然有外部世界给予的经验内容,但是它们本身有心灵智力理解的基础。黑格尔认为,范畴和形式与别的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现实的一部分,心灵和对象之间的两分法是虚假的,因此,现实与思维本身一样合理。他用著名的陈述表明了这一件见解,“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