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时间概念史导论的封面

时间概念史导论

[德]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时间

2009-01-01

ISBN

978710005797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译者简介:

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

目录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作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讲座的大纲
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作为《存在与时间》的前身,这部作品多出的是一个准备性部分,探讨了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海德格尔首先对当时哲学界的状况进行了个人化的评价,而后从意向性、范畴直观、先天这三个现象学的基本概念入手,一方面导论性地介绍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成就,另一方面也给出了自己的初步批判,即认为“周围世界”是与主体/意识同样原初之物。在论述上还停留在表面。主体部分则是《存在与时间》的朴素版。一些关键的译名未采用通行译法。
听说存在与时间里并没有这本书里的准备性部分,如果不看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研判以及对现象学原则的澄清,突入存在问题和步入空中楼阁差不多。第二部分是存在与时间的简化版,在这里可以直面海德格尔语言中的质感,和诗性哲思在阐释中的力量。如果读过海导论但又还看不懂其他海德格尔著作的,不如从这本入手。
海德格尔导论;《存在与时间》导论;现象学导论;存在论导论;本体论哲学导论;解释学导论;人文科学导论…… 无论你要去哪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上路的指南
可惜最后没有讲完。对现象学的讨论那一部分真是重要,还有从胡塞尔的现象学转向此在的现象学,对此在的生存结构的探讨,作为存在与时间的二稿,也很有独特的重要性和价值。
-到底读没读过?-如过。 -到底搞没搞懂?-如搞。
前面很清楚。
建议结合现象学的介绍看,可以很快入门前期海德格尔的论域
好书 •了解海德格尔本人现象学方法的代表性读物。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蓝图,比《存在与时间》更有现象学色彩,探讨了很多《存在与时间》方法里没有展开的现象学基础内容。
周三做pre,海德格尔倒是完全没有排斥“图像的复制品”,只要通过简捷的观照,就算是复制多次的图像也能为我们提供事物的具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