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封面

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

出版时间

2011-12-01

ISBN

9787100086066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书共分五编二十五章,七十余万字,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颇为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整体而言,该书基于历史演进框架的基础上,自创造而因袭,由因袭而转变,再由转变而成熟,即从各个时期去描述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新论频出,足见作者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宽阔,考证之严谨。

目录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册)》
增订版弁言
凡例
绪论
第一编 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创造时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萧公权,生于江西南安。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历任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四川、光华、台湾、华盛顿等大学教授。1948年,选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本书撰写于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内容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内容涵盖非常阔大,自先秦诸子至晚清民国时期的作品,从内容上是集中于政治思想的探讨。但是,萧先生行文,大体上是因人设章节,而于其下则未能多有标识,引文多在注释之中,行文看起来连贯,但是读起来未免冗长。两个批评意见,第一萧先生喜欢合传,将孟子和荀子合在一起,将黄宗羲和顾炎武合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有比较研究的味道,但是却不容易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第二,选择人物跨度太大,比如明代选择明初刘基、方孝孺,然后就转到晚明张居正,清代开篇顾黄王,然后就是晚清康有为,这样不免跨度太大。
自然是学术经典,甚至萧公权那浅显的古文读来也颇具韵味。
76万字 2011.9.21—2011.11.20
重读此书,我还是觉得从框架到细节,问题太多。我个人尤其不喜欢其中大量这样的表达:“[对于主题S],不外x种[取径、思路等]。”此书享有盛誉,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写于抗战,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思索;二是体量适中,同时期作品大体是纲要性质,至今同题作品或者太繁或者太简(如Kim 2017);三是弟子成就,如汪荣祖、牟复礼等中美学者对此书的推崇。
“脉络贯通,内容丰富,行文洁美,议论公允”
侧重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看待中国诸子百家以及后世的思想发展,有三分之一的篇幅着重描写了儒道法墨,重儒轻道佛。最让我感叹的是作为诸子百家汇总者的荀子,天人之分是超前于时代的看法,可惜个人的智慧不能阻挡时代的洪流。汉朝董仲舒结合儒家和阴阳五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中国政治思想进入因袭,几无创新。思想史变制度史、朝代史,专制因循往复,陷入循环,天朝大国,愈发颓靡
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者不可绕过的经典。
欲治中国政治史,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是不可的,惜乎今人之基蕴每况愈下。萧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加之留学西洋大师的背景,成此巨著,开中国政治学之先河。全书旁征博引,言辞古雅,每有奇论,如:“孔子之理想乃以君为师,孟子则以师教君。孔子欲君子之以德致位,孟子则以德抗位。”“(法家)其阳重法而阴尊君,故其学愈发展,则尊君之意愈明,而重法之主张愈弱。”等等。史学出身,诚出入各家之便利,可惜时过境迁,今不如昔——有旧学承续的学者时代已经过去了。 @2019-05-25 19:29:54 @2021-12-24 15:00:14
已读至第十章,计划下周读完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知识储备和治学严谨的态度,让我仿佛重新回到高中学了一遍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也证明岳麓书院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诚不欺我~但作者每每谈到宋以下历史,就充斥着大量“大汉族主义”的思想,让我不得不减一颗星~总体来说,还是值得认真读的!就是文言文有些晦涩,看着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