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现代性的碎片的封面

现代性的碎片

[英]戴维·弗里斯比

出版时间

2013-11-01

ISBN

9787100095525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本书主要讨论齐美尔、克拉考尔和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及其方法。作者认为,与哈贝马斯、韦伯等诸多学者试图建构无所不包的抽象的现代性理论不同,三位学者的现代性研究是从破译现代性碎片的奥秘入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中透显的“现实的偶像性碎片”,克拉考尔《大众装饰》、《白领雇员》中表述的“无关宏旨的表面现象”,以及本雅明《拱廊街计划》中的“辨证意象”或“单子论”的阐述,都在日常生活世界的层面上救赎了最为细微的现代性痕迹。全书内容新颖,文字细腻,是一部从审美的,政治的或历史的方式解读现代性的佳作。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现代性
第二章 乔治·齐美尔:作为永恒现在的现代性
第三章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现代性的“范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现代性,现代性到底是什么呢?个人为了逃脱“生活的复杂性和持续的纷乱”,对某种“超越经验存在的一切动荡的碎片”的安全地带的追寻。这是某种崇高的表象吗。
Simmel 部分写得最扎实,将三人共性并置讨论是蛮好的切入角度。思路本身可贵:万花筒,马赛克,拼贴布,碎片被反复提及,俗世、内心、当下是出发点,最终通过审美、政治、历史哲学分析现代性,因此可说对于他们的研究,进入容易,精懂极难(读本雅明部分有感)。结语最后一段含金量极高。
关于碎片的碎片式写作,这本书本身就像一幅拼贴画…
理论启蒙啊
可能是现代性进阶版读物,但感觉挺混乱的
只看了齐美尔部分
散步学家们!
齐美尔那章最好。本雅明那边有点简略了。but so what? 反正我也还没读多少本雅明……
理解得很浅,主要还是对里面提到的三个人物并没有特别熟悉,除了齐美尔接触稍多一些之外,本雅明的作品只接触过《巴黎,19世纪的首都》,而克拉考尔则完全没接触过。最后一章的总结把三者的特点梳理得简洁明了,个人觉得如果不熟悉这三个人的话倒不如从最后一章开始读起。 另外关于本雅明的一章最后那段印象很深:“他对现代史前史之辩证图景的建构一直要进行到过去的一切都在一种历史的启示中被带入现在。将过去从遗忘中拯救出来使我们能够从过去中读出现在,唤醒我们走入历史。这种被唤起的觉醒就像酣睡的特洛伊人群中的希腊木马一样巍然屹立。在那匹木马中的便是本雅明自己。”
主要看了齐美尔和本雅明的章节,然尤其喜欢引言部分的波德莱尔。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