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哲学的规定的封面

论哲学的规定

[德]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时间

2015-12-01

ISBN

9787100116541

评分

★★★★★
书籍介绍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为了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过反复酝酿而出版了本套《海德格尔文集》,其中收入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可以说,本套文集基本呈现了海德格尔哲学的总体面貌。

本卷《论哲学的规定》包括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最早两个讲座,第一个讲座(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被认为是海氏思想的真正开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第二个讲座《现象学与先验价值哲学》(1919年)则是海氏对当时主流哲学新康德主义的一个考察。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诠释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半年后,柏林给他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

(展开全部)

目录
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
(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
前言科学与大学改革
导论
第一节哲学与世界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這本書讀得特別慢,也強烈感到海德格爾與其師在現象學的眼光和方法上的殊異。 我不止一次地,在閱讀途中,感到海氏思路的親切;不止一次地,在慢慢勾畫中,默默地感慨,「先生也是如此思路。」更甚的是,我在這種思想的親熟感中,越發熱烈地確證著自己的堅定和使命。 如果我是那兩個貢獻課堂筆記的學生——奧斯卡·貝克爾和弗蘭茨-約瑟夫·布萊希特,我一定會在課堂上情不自禁地為海氏的推演擊節叫好。 不過,我亦有我的「海德格爾師」,我早已無數次地為那真純的理論深徹地動容了。
《时间与存在》里的“此在”,在这早期讲座里还是用“生命”一词,此时海德格尔还是深受狄尔泰影响。看这早期讲座里描述生活世界那磕磕巴巴的用语,就明白《时间与存在》里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新词(操劳,打交道,上手事物,意蕴,因缘整体...)的出现是磨了多少年才生出来的了
对两种体验的分析以及总体化和形式化的区分非常关键。形式显示的前奏。前世界的东西很明显就是视域与视域转换的那个间隙。间隙给出了一个开端性方向,具有一种朝向.....;进入....世界的特征。方向投开了一个视域,它既有某物,但又不是对象化的某物,某物作为某物是穿过这个间隙显现出来的。
读不明白
都说先读第二部分,我还是从第一部分开始读了。和《存在与时间》一起误打误撞进入现象学,这是发生在九十月份的事。
当年海德格还是一个个挑翻荡平新康德主义的诸位的,在诸种概念的辨析和分解中打磨出BT中的概念和论证。本书中诸如形式显现,好的循环,视域转换等内容都初露端倪。包括在对李凯尔特的批判中提到的不对称的真理观,以及无的歧义性,应当说与海氏的思想始终关切着。 事实上新颖的概念并非搬弄语词的恶作剧,在他看来,理论化,分割存在的威胁始终不曾消失,某种意义上 海氏不断提醒我们不要以错误的方式发问,以免错失更关键的大问题,但看起来他在这几次讲座中尚未能想得很清楚,因此不免有些迂回蔓衍了。某种意义上本书对真理问题的讨论或可与《论真理的本质》对观。
看不懂,先搁置下来了,海德格尔还在我的理解能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