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地方知识的封面

地方知识

[美] 克利福德·格尔茨

出版时间

2016-04-30

ISBN

9787100116756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者克利福德·格尔茨(1926—2006),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创始人。本书于1983年面世,2000年再版,乃格尔茨代表作。全书涉及从艺术、常识、卡里斯玛到自我人观的论题。其中,本书尤以作者在东南亚和北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地方社群如何理解社会思想、本土人如何想象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背后的文化意蕴,并以地方知识的立场戳穿了现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话。本书为人类学经典,亦深刻影响了中国二十世纪末期的法学、人类学思想。

克利福德·格尔茨,阐释人类学的开创者,当代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他以“深描”方法进行“文化解释”的学术实践在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法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影响巨大。

目录
2000年版序言
导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文类的混淆:社会思维的重新揣摩
第二章 在翻译中发现:论道德想象的社会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卡里斯玛。格尔茨认为仪式使王有了卡里斯玛特质,和韦伯对话。读了他的,感觉对韦伯的卡里斯玛概念了解更深一些了。
看看
译笔和原作一样文采飞扬,纳日碧力戈序言值得一读。想读懂格尔茨非得在田野中处处碰壁、泡在民族志内外几年不可……
可能也就吸收一半吧,很好的书,需要回头整理成笔记摘录。
格爾茨說維特根斯坦是他的導師,自己是他的小學生。「」闡釋性的解釋不僅是一種升格了的訓詁學而已,它確實是一種解釋的形式,它訓練我們的注意力,使之聚焦於制度、行動、意象、表達、事件、習俗等社會科學興趣所及的一切常見對象,對於擁有這些制度、習俗、行動的人們所具有的意義。
兴冲冲跑来给这个译本打五星,没有您我怕是永远不知道格尔兹到底在干啥,真的谢谢您,我膜拜
最后一节“地方知识”尤为精彩。书中对于一个议题的既有学术主张的清晰爬梳以及廓清议题的内涵与外延的功夫都很值得学习,堪称学术语言的艺术。格尔茨在做判断的时候很谨慎,以至于本书基本上是完成了“澄清”与“例举”的工作,而建设性的结论则有些语焉不详,但不影响我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哦对,读的时候能感到强烈的维特根斯坦痕迹,“语言游戏”这一概念肯定给格尔茨很多启发。
只读了第八章,还是感慨格尔茨的东西真难读啊……不给我读emo就不是格尔茨了。需要夸一下这本书的翻译——一个好的翻译对于理解行文真的是很重要啊!!
很喜欢第一部分
阐释人类学大宗格尔茨的作品。文学出身的格尔茨旁征博引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人类学表示自己可以深入土著之中予以尊重获取理解,并书写其地方知识。地方知识即local knowledge,当地人的认知,对于世界的认识。作为《文化的解释》的补充,格尔茨始终坚持人类学家无法完全理解当地人,作出他们可作出的第一层阐释,只能无限地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