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以及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编写过程中,本书选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为底稿,参校其他影印本、传抄本、点评本、收藏本,并配有精美绣像,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名著。
资深教育专家与教研员依据新课标,结合命题趋势,对本书的知识点、考点进行梳理总结,并依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进行了注音、解词、释义、扫除读者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著名文艺评论家、作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马瑞芳教授作序,从小说的主旨、人物形象、结构布局、故事情节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极具针对性与指导意义。
曹雪芹,我国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后随家迁居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同时,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