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拉奥孔的封面

拉奥孔

[德] 莱辛

出版时间

2016-04-30

ISBN

9787100120937

评分

★★★★★
书籍介绍

德国美学家、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莱辛(1729—1781)的《拉奥孔》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原书的一部分。莱辛通过比较“拉奥孔”这个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表面上像是在讨论诗歌与绘画的界限,实际上牵涉到当时德国文化界争论激烈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

莱辛(1729-1781),德国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

用户评论
莱辛以雕塑像群“拉奥孔”引入,讨论了造型艺术与诗在形式、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向与他同时代的德国启蒙运动领袖温克尔曼“可以将艺术理想应用到诗的领域”的观点提出反对。 根据莱辛的观点,文、艺的目的都在于表达美。而由于两者自身的特点,在表达的方式上存在不同。一方面,诗具有承续性,善于表达时间上事件的连续;另一方面,造型艺术具象化对象的特点更适合表达空间中对象的状态。文与艺代表了时间与空间两个不同的维度,莱辛建议不应将两者视为可相互转换的,让一方以另一方的特点完成自身是不可取的。 个人感受:莱辛在关于文艺的功能方面划分较为僵硬。若他晚出生两个世纪,看看未来主义的作品,或者来到中国,感受一下拉开长卷中国画时时间与空间渐次纷呈,态度是否还会如此坚定。想把《富春山居图》递给他:看,时间和空间都在这里。
“但是不管她有多么美,还是让她回希腊去, 免得她留在这里,让我们和我们子孙再遭殃。”海伦的这种美,美的效果,是只能用诗而无法用画呈现的。读美学怎么能不读《拉奥孔》?关于诗(文学)和画(艺术)的比较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文风清新亮丽,非常意外,一点都不枯燥。就是语言有点啰嗦。受时代所限,翻译太旧了。很多译名与现在不统一。不过经典归经典,《拉奥孔》谈论的诗和画都是西方范畴,你把中国诗代入试试?《天净沙·秋思》完美破功。
美是最高目的。画呈现的是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无需借助想象力;诗所描绘的是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需要诉诸观念。画负责审美,诗却还能审丑。将诗的优越论证得淋漓精致。
目录又清晰,说话又明白,思路贯通全篇(第二十六章开始明确表明要跑路了),真的是,瞧瞧人莱辛大爷咋写文论的嘛(即便不算上后人打上的升级补丁)。诗歌(一般文字)/时间/动作(情节)/声音——绘画(造型艺术;艺术)/空间/物体/形状。
浅薄的读者(我本人)最大的情感上的体会是莱辛实在是一位个人风格特色喜恶非常明晰的人。
通过拉奥孔论证诗与画之区别,挺有启发。莱辛的核心观点是造型艺术重点表现空间,而文字艺术重点表现时间,此外关于造型艺术重视表现而文字艺术重视构思,这一点也很能产生共鸣。
研一导师推荐入门书籍📚
真不错啊,粗糙却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可发挥的空间很大
我看完了 但又好像什么都没看。因为一个美学外行人,看不懂的地方太多了。只能读一种感觉。
“莱辛主要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维吉尔描写这位遭受苦难的祭司的惨痛的哀号是合理的,而雕塑家却只能发出一声叹息。情感的过分的整个问题,古人所称的parenthyrsus的整个问题,在莱辛的学说中充当重要角色。这种极端的patho在视觉艺术中永不合理,这正是因为视觉符号是静止的,只能暗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