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的封面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澳] 彼得·哈里森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100124072

评分

★★★★★

标签

科学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科学与宗教常常被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领域。然而,《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一书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发现科学与宗教并非始终对立,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和精辟的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作者简介
彼得·哈里森,曾任牛津大学Andreas Idreos科学与宗教教授,现任昆士兰大学欧洲著述史中心研究教授及主任。他于2011年担任爱丁堡大学吉福德讲演主讲人,并是牛津大学伊安·拉姆齐中心高级研究会员。哈里森著有多部作品,包括《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和《剑桥科学与宗教指南》,并编有《与自然角力:从预兆到科学》。译者张卜天,作为杰出青年译者,翻译了哈里森的重要学术著作。
推荐理由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一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作者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了传统的“冲突论”观点。这本书对于对科学史、宗教史以及两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知识性的读物。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学史、宗教史以及两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学、哲学、神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者
对现代西方文化形成过程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拓展知识视野,寻求不同领域知识融合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第二章 宇宙和宗教追求
第三章 象征和原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好,五星推荐,丰富的宗教和科学史资料,读后确实颠覆了我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简单化理解。从同为一种德性或内在品质,到二者如何客观化、专业化,然后互相分离乃至对立,在一种历史的脉络中理解二者关系的演变。准备把这套书挨着刷一遍去!
这才叫历史啊!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是我偏爱一类历史,观念史,理解现在世界的来龙去脉。但理解体会另一个时代,代入感需要的能力还是挺高的,需要掌握基于史实的脉络。等基础扎实了再一读再读。#关于如何理解眼下的这个世界
前几章写的很好也不困难,后几章相当费劲,而且太简略了。另一个问题是,作者只重点考察了英国的情况,省略18世纪的法国或者19世纪的德国对于这个主题是个很大的遗憾。
每个人都学过的历史版本是,古希腊人产生的理性启蒙,因为新兴基督教的压制,科学在黑暗中世纪发展受挫,直到17c宗教改革和技术革命才走上正途。而作者说,“科学”和“宗教”这两个词汇对立的用法只是近三百年才悄悄改变,我们都被轮番夺得话语权的新教徒和科学家耍得团团转。我本以为我还算一个坚定的构建主义支持者,但是在这个领域,我竟从未怀疑过科学(乃至自由主义)所宣扬的“中性空间”并非那么自然,以及我们不假思索默认的新宗教观念有多么粗糙。同为意识形态,“宗教”的诺斯替派和斯多葛派的相似性就一定比它们和“科学”的毕达哥拉斯派之间的更多吗?甚至“无神论”本身脱离宗教而独立存在是可能的吗?为一个名词塞进哪些概念这件事,比想象中的更加随意和无序,这真是令人遗憾。
彻底颠覆了之前宗教是落后的的概念 科学 的概念内涵是在变化的 从沿革的角度厘清,溯本清源,而不是所以然。
自然哲学从未脱离过宗教/神学/道德观直至19世纪,语源假定科学/自然哲学与宗教的分离仅为当代史观的扭曲投射;去道德化/灵性习性/服务神学的自然哲学强调唯归纳和实验的进步观却否定目的论,这样的当代科学的潜在问题体现在:科学背后价值体系的缺席,通过宣扬否定主义(无神论)来弥补科学学科中缺少的内在统一原则,但此意识形态却寄生于现代命题式的宗教之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类似于前者影响后者,后者对前者实行了再创造。17世纪前科学从宗教中获得道德合法性,为服务神学目标的心灵练习。17世纪后科学促成宗教的具体化,宗教成为一种需要理性解释的信仰系统。19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共同背景解体,具体化使有终结性质的宗教变为劣势,以思辨为前提的自然知识体系站到了宗教的对立面,划分出了不具历史意义仅为语源上的虚假冲突。
读完引论已觉查到本书对理解西方科幻文学中的反主流刻版印象的宗教书写(尤其是亚瑟•克拉克,特德•姜或小沃尔特•米勒等人的作品,书中甚至专有一节评述《莱博维茨的赞歌》)的巨大帮助,后文所重新梳理的科学和宗教的概念版图演变历程则再次确认了这一印象,颠覆了在本土科幻写作中最容易写出来的二元对立套路。扣一星因为结语中对历史上同宗教相关的恶性事件的性质的批判,在这一批判上,作者并没有做展开说明来阐释此处的祛鬽性观点,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求全责备,但这个点让我觉得本书的整体论述多是从文献着眼,缺少一些对可能在作者看来是“错误的认识”的世俗宗教观和世俗科学观的关照。当然整体还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非常好
诚然现代科学的缘起 与 对“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宗教信念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稍令人失望的这册书侧重在术语的厘清,一个是“被视为德性的科学”,一个是“被视为证明性知识的科学”。阐述何为“宗教”、何为“自然神学”,何为“真”等等,试图避免因简单的分类与下定义而造成冲突。但这对于事实层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并没有直接的解决作用...
教父时代和中世纪的人都坚持世界万物的秩序背后有灵性意义,公教解经会坚持有抽象的神圣秩序,新教改革后唯独圣经只尊重文本意义,反对象征寓意和这套秩序,包括破坏圣像、破坏圣遗物也有这种动机。认为整个世界的造物彰显了神的形象是一种异教观点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