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慈悲清净的封面

慈悲清净

刘淑芬

出版时间

2017-02-28

ISBN

978710012621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以生动活动的笔触,描绘中国中古时期(三至十世纪)在佛教强烈影响之下,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然佛教对日常生活有相当的制约,但佛教寺院和节日,也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节庆和娱乐。佛教的福田思想,更使朝廷将官方救济贫病的社会工作委托寺院与僧人经营。本书在讲述中古时期中国佛教信仰组织、佛教团体所参与的社会事业和社会救济的同时,还对唐代实施”年三月十”(佛教的三长斋月和每个月的十斋日)、天下普断屠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宦官的佛教信仰及其对佛教发展的影响。

刘淑芬,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古城市史、中古佛教史和中古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著有《六朝的城市与社会》;近年来尤其着重在魏晋隋唐佛教社会史方面的探讨,前后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自序——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楔子——从九二一大地震说起
中古时期的“慈济人”
佛教与中古的社会事业——从敦煌的两幅“福田经变”说起
佛教与国家的社会救济——从僧祗粟到悲田养病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舍此女形」「还丈夫相」
不喜欢装帧+1 内容还是不错的 各种中古佛教小知识 估计佛教徒读了会更有感触。有点好奇是书中所说七七斋,所以说头七的观念其实是佛教传来的?我一直以为是周礼里面的。还有就是之前去杭州北高峰下有赵朴初骨灰经幢,那时不知道在经幢阴影下可以扫除前世罪孽,哈哈,留待下次去再试试。
2018#164#读来 很安静。0729
清净为基,慈悲为主
大家小书,副标题“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名实相副,确实涵盖了佛教对中古社会生活之影响的诸多方面。小册子,半天即可翻完,干货满满,获益良多。
研习佛教的意义大概就是求得自己的佛国净土了吧
普及读物,虽然简略但很恰当。
p24 这些“法义”的成员,彼此之间是以兄弟姐妹互相称呼。【原始宗教的教义】 p46-47 唐玄宗时,长安城里的乞丐也被收归在病坊中居住、管理。不过,在各州县城的悲田养病坊可能就不包括乞丐,而仅收容残废不能生存者或生病无力就医的穷人。【根据城市等级的高低建立相应等级的圆形监狱】 p17 边沁的“圆形监狱”(Panopticon),或“监察所”(Inspection House)。这是一种新的建筑构想,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机构,这种构想下任何人都始终处于监视之下。【第一章 工作的意义:创造工作伦理】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无聊,浪费纸
上一年读完,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