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犯罪与刑罚的封面

论犯罪与刑罚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100129367

评分

★★★★★

标签

人文

书籍介绍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极大声誉,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已经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用户评论
法律是由个人给出的微小的自由的集合,理解了这一基础观点,就不难这本书中的人道主义光辉。对于死刑判罚,我一直以来认为其存在的必要性(乃至唯一必要)是满足受害者及家属对天理报应的期待,但贝卡利亚认为与死亡相比,无尽的苦役是更为严酷的刑罚,而且它给与外部观察者的是对苦难总和的想象与警戒,给内部受罚者的则是对当下的关注和可预期未来的安心,不可谓不两全。只不过在实际施行中,长刑期是否会带来更多逃避法律的漏洞呢?
贝卡里亚对死刑的否定并非基于人道,而是实用程度与权利让渡问题。死刑的快脆利落缺乏持续的威慑力,不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永久的劳役之苦可能更为折磨。此外,贝卡里亚认为公民并没有让渡出自己的生命权,死刑不可能是一项权利。实行死刑的本质是国家对公民的战争。问题是,侵害者犯下如此的罪恶不仅意味着他对被害者发动战争,同时也是对作为法权状态的国家宣战。严重违背契约的侵害者自行决定进入战争状态,那他如何能轻易回到法权状态,继续享有“公民”身份呢?如洛克所言,侵害者主动将自己降格为野兽。对于死刑的存废还有以下观点:明面保留但不使用,使其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种观点试图保留发挥死刑的恐惧威慑作用,背后多少有些“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意味。但由于死刑的标准本身应该足够明确,存而不用是否可能?
我讲旧常识
浪漫诗意的语言,但是写得特别好看,逻辑清晰,稍微有些太过理想化的观点,不过依然很棒。
好精彩的思想,好精准的文字,好精妙的比喻,好精巧的逻辑
内容比较简单
简单易懂
一章很简短,看得不累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