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封面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出版时间

2017-06-30

ISBN

9787100130530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 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

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与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史学第二代领军人物。代表作品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全三卷)《法兰西的特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换的工具
欧洲:交换下限的齿轮
欧洲:交换上限的齿轮
欧洲以外的世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以看作是布罗代尔对马克斯·韦伯的批判性回应。
对经济社会史不感兴趣,读起来略吃力。布罗代尔,伟大的历史学家。
本书概述前工业期的资本主义是流通领域尤其金融界的资本活动,15-18世纪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能不能以某种模式或者途径去认知这种变化。当认知无法解释差距的时候,就会遇到认知瓶颈,那些各种概念究竟是偷梁换柱还是具有革新意义,如何借用活用,尤其是哪些冠之以“新”的方法论、认知论。本书还是从现实出发,回归到图书馆史料当中,展示各种丰富的商业活动现象与话术,而非以理论去求证和解释经济现象。 理论是否如盲人摸象,如何创新与发展,本书的意思估计是回归现象去,而不是囿于原有的认知。1和2都是现象的一个方面,1与非1或者2与非2之间,是否可以3或者还有4……我们从1234之中是否可以提升认知。本书没有那么多深奥理论,事例有趣,提出不少设想
此卷叙述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为何产生与发展,为何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地方,市场经济是否就等于资本主义,布罗代尔的叙述非常清楚,且逻辑严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于蓬勃的市场经济中,且需要等级制度让财富得以积累,同时远程贸易让利润更上层楼。书中最后结论,也许回答了一直纠缠不清的问题: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但此卷由于更注重论证,而非展示,可读性比前一卷弱一些。同时,作者写作之时,恰是马氏理论如日中天之时,不免受到很多影响。现在来看,有些论述显得很是勉强。
前工业时期,以家庭作坊和手工业工场为代表的生产组织在数量上占据着多数,以不变应万变抗拒着资本主义的革新。城市为组织手工业生产活动,创立了形形色色的行会,行会的职责在于协调本行业成员间的关系,并在琐碎的涉及日常生活的争执中,保护本行业成员的利益免受他人侵犯。为保障自身利益,行会紧盯城市集会,致力于享受种种特权和自由。行会承担着交换、劳动和生产等方面的一大部分职责,商人如果要经营大宗贸易货开办企业,也必须加入行会,才能开展活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增加与行业内部的分化,迅速威胁了各行会的结构,内部矛盾日趋激烈。而商人则借助资本的积累,掌握了行会的控制权,将行会改造为控制劳动市场的重要工具,从而以包买商制度逐渐取代了家庭小作坊和手工工场,也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刷结束
以相当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楚地阐释了一般所说的该时期“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从欧洲在这一时期的城市图景出发,介绍了作为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市场,包括市场本身和活跃其间的各要素,进而介绍要素的流动方式,最终到达资本主义以及社会生产结构。偏经济史的视角,但也不乏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对社会变化规律提出了洞见。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与理念的阐释,全面且精准的点出资本主义来源与市场经济、国家、思想等多方面的联系,从而还原一个切实可靠的“资本主义”出来,厘清对这个名词的诸多误解,更进一步的进入反思领域。
加州学派不如年鉴学派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州学派用的全是二手材料,年鉴学派都是老老实实搞原始材料,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