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的封面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

[法] 保罗·利科

出版时间

2018-02-28

ISBN

978710014340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时间与叙事》三卷集是保罗·利科继《活的隐喻》之后又一部探讨语义创新现象的力作。本书是《时间与叙事》的第三篇(第二卷)《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它对应于第二篇《历史叙事中时间的塑形》,皆在扩展、深化、充实和开放亚里士多德的情节安排概念;在模仿活动Ⅱ的范围内,探讨在虚构叙事(此处专指文学作品)中时间塑形的特征和手段。

保罗·利科(1913-2005),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曾任巴黎大学、南特大学教授,并为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一生写有多部学术著作,涉及语言学、诠释学、心理学、宗教学等领域。主要作品《意志哲学》、《活的隐喻》、《时间与叙事》等。

王文融,1958-196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写了《法语文体学教程》、《法语阅读课本》、《法语教程》(主编)等教材。还参与撰写了《外国抒情诗赏析词典》、《欧洲文学史》、《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等著作。主要译著有《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等学术著作,以及《情感教育》、《贝姨》、《天根》、《暗店街》等文学作品。

目录
前言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
第一章 情节的变形
第二章 叙述性的符号学约束
第三章 与时间的游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自觉最厉害的部分是提出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在结构上的对称。觉察作为讲述的故事的技巧或许并不难,但理论化叙事中陈述行动/陈述/文本世界的近乎透明/崎岖的边界则非精微观察与小心拿捏而不可得。至于法国哲学家的表达么,能看懂几句话就能得多少启发。看完这本,立刻去重读陈东东的《流水》。
利科无敌啊,涉及问题与文献之多令人咋舌,夹杂现象学和解释学的私货(本色)。有些艰涩,格雷马斯要负一定责任,符号矩阵这种五十年前的东西真像古董。吸收了德国形态学(有待开发),获得有机论的部分支撑;想着斯坦泽尔,然后真出现了;金特·米勒对照译名表才反应过来。凯特·汉堡格又一次让人期待(等待)中译本。兼顾了伟大的塔尔图学派包括洛特曼与乌宾斯基,又逆推到杰出的巴赫金。 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在符号学深层结构的无时性面前捍卫情节编排的叙述智力/理解;保持文本向生活时间的开放,藉此文本世界贮存着时间的虚构经验,成为一种为读者而潜在的内在超验性。第四章文本解读极为精彩,把人的激情从缤纷的理论拉回瑰丽的作品。 译本总体可读,但为啥把文献全译成中文了? 虽想抽时间看一三卷英译但暂时实在没精力。 继续读热奈特咧
前三章主要对一些结构主义叙事学观点进行了梳理,最后一章选取了三部小说来演绎其“虚构叙事”中的时间变形,包括《达洛维夫人》中的“宏伟时间”和各个人物灵魂时间的碰撞与断裂,《魔山》中山上山下两重世界下时间的交汇与个人命运的书写,《追忆似水年华》中时间的失去与寻回。时间在情节中压缩或绵延,拓宽了小说的可能性。
我真的读不懂...哭了 过两年再来吧
太难读了,从萨特提出叙事和生活想起之前囤的这本书,原本以为作者也是写这个命题,那刚好可以趁此加深对这个命题的理解,但我误会了,压根不是,而是以解剖般、分解话语般的冰冷的去解读文学的虚构(可能是翻译原因),然后想起书架上还有一本同时囤的利科的《解释的冲突》……真·怵了😢
隔而又隔。
割裂来看,可能只是局限于虚构文本的叙事问题,然而置放在“时间与叙事”的体系命题中,就是在构筑一个庞大的哲学以及人类生存的本质性命题,时间在叙事中塑形,叙事在时间中形成,虚构与历史以情节构造的为本质而以求真之不同为区别。从而生活在被讲述的时间中。
因为热奈特的缘故,只看了第三章,虽然有figures III打底,但我觉得我还是需要一个预导读。。。翻译也不是很流畅,有些句子拗口的令人几近想放弃。。。
为什么要把叙事学变成语言学呢?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