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的封面

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

Martin Heidegger

出版时间

2017-11-01

ISBN

9787100153959

评分

★★★★★
书籍介绍

《形而上学导论》是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当代欧陆哲学,海德格尔哲学,解释学,知识论,东西方比较哲学,伦理学,德国哲学等等。

用户评论
简单且无聊,讲课手稿之故。语法/语源学很有意思,存在与变形、显现、思想、应当。巴门尼德三路、赫拉克利特逻格斯、存在的无蔽、威临与强力、合适与技艺。将Plato与Kant的关系认作启承恰好反对常俗所认的对抗。柏亚二师徒的哲学对于古希腊究竟是怎样的历事呢?
#購於三聯韜奮#我們強調辯證法和觀念之間的聯繫,但這些聯繫並不根植於觀念本質之中,而是根植於持有觀念的心靈的傾向之中。一切合理的過程都有有機的根源,合理的過程並不探索永恆的真理,而是探索人類的利益。我們的追求邏輯說服力的努力是一種健康的追求一致性,即追求精神的和諧與平靜的努力。一個完成了的體系是組成這體系的精神的紀念碑,但由於觀念的體系受各種傳統的影響,不同的體系就成了經典的和正統的。但這些正統派中無一有權利反對另一正統派,因為不存在用以判斷它們的外在標準:一個體系的維一尺度是它的全面的適當性。存在的領域的事物彼此之間也沒有合理的聯繫。它們處在流動之中,暫時的先體現一種本質,然後體現另一種本質,但在先出現本質和後出現的本質之間沒有辯證的關聯。自然中本質的每一個例子都完美地實現著它自己的本質。
对熟悉海氏的读者来说,前三章老生常谈之余只透露了两个关键点:无附加的不定式实是次等后出的;希腊人的是之领会即physis,乃绽放-驻留(在场)着的Waltende.正如一门真正的学校课程,重头戏在后半段,历史性的先行问题引出神话学(是与此是):人乃是das Unheimliche中之最,也即在雷电暴风般das Überwältigende的威临之下选择Gewalt-tätigkeit,注定反抗而出离故土撞碎自身,以思/诗/艺术/城邦让是者之是敞开;这dikē-einai-physis同technē-noein-logos的争斗分裂终于导致采集-闻讯退化为范畴命题,是被等同为理念,奠定关乎"存在与思想"的形而上学.本书中的海氏绝非善类,而是带来刀兵的人;他并不根本上憎恨纳粹,后者只是令他失望.
新版本
读过
cut:解读《安提戈涅》
和grundbegriffe搞混,糊里糊图地浏览了一遍
是形而上学的导论(开端),而非形而上学知识的导论。读这本书就是走上回到开端之路,深入最原始最强力的时代一探前柏拉图的希腊哲学传统的存在论。在思在对立的时代,菲西斯与逻各斯分道扬镳,前者衰落为本质—实存的对立,后者衰落为范畴学。而“存在”更不过只是尼采口中的“迷雾”。唯在巴门尼德箴言与索福克勒斯古老的诗行中,才有可能体会到存在力道原初强力——作为常驻存在的现象。 由着索福克勒斯的诗文,海德格尔论及那“最莽劲森然者”——人。人的本质的确定性并非由“区别于”其他存在者的本质而得,反而”人—亲在“是那存在之为显象开显的场所。正是人不断地超越存在,存在才被撕裂为存在者。通过知(技艺),存在者被带回到其本己存在中去(在艺术中,艺术品就是存在之为显象的常驻)。海德格尔之思深入远古,却剑指现代技术危机
本书中海德格尔对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的解读,是打开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