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乡间路上的谈话的封面

乡间路上的谈话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时间

2018-04-30

ISBN

978710015985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虽名为“谈话”,其实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海德格尔虚构(写作)的三个谈话。在第一个谈话中,海德格尔构造了三个人物,分别是“研究者”、“学者”和“向导”,让他们三者展开一次谈话(其中“向导”显然可视为海德格尔本人),对话场景是乡间路上。第二个谈话在一个“老师”与一个“敲钟人”之间展开(其中“敲钟人”可视为海德格尔本人),对话场景也在乡间路上。第三个谈话则是在一位“年轻人”与一位“年长者”之间进行的对话(其中“年轻人”可视为海德格尔本人),谈话场景改为俄罗斯战俘营。 海德格尔以三个谈话/对话(特别是第一个对话),为我们展现了他此时已经成形的存在历史之思,其关键问题在于一种非形而上学-后哲学的思想的规定和使命。什么叫思想?海德格尔以“思想”区别于哲学和科学思维,区别于表象性思维、对象性思维、技术-计算性思维。哲学并不“思”,科学并不“思”。海德格尔为一种非形而上学的-后哲学的“思想”做了双重的规定:“镇静”(Gelassenheit)和“虚怀”(Offenheit)——两者也被译为“泰然任之”和“虚怀敞开”。 对“思想”与“哲学/科学”的这样一种分辨至为重要。它本身构成对思想的辩护,也构成对技术时代的人类此在的非技术维度的保护――除非我们认为,如今正在不断加速的人类生活的全面技术化是完全可以接受和可以不加反思的。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译者孙周兴,1963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学报》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德国《海德格尔年鉴》编委等。

目录
[接近]:一位研究者、一位学者
和一位向导之间的一次乡间路上的谈话
老师在钟楼楼梯口碰到敲钟人
在俄罗斯战俘营里一个年轻人与一个
年长者之间的夜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不想当戏剧家的哲学家不是好纳粹
英译版coutry path conversations。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473282/
整本都是对话的海德格尔作品,真是太迷人又太危险了。除了内容和对话进程 轻拂而出的浩瀚,另外,说实话,我被深深的困惑所逼迫,不知与内容这样契合的对话样态来去何处,何以现身… 暂且摘录《海德格尔与妻书》的一个片段吧:尽管我在身体上仍是虚弱的,在过去几天之中我却进入到一种巨大的活力中,我几乎完全忘记了饮食和睡眠。我忽然发现了一种言说的形式,考虑到对柏拉图对话的外在模仿的危险,这种形式我从未冒险尝试。我正在写作对话。不得不说,我的灵感越来越强烈。诗歌性的和思想性的言说赢得了一种原初的一体性,一切都轻盈而自由地流向这种一体性。现在从自己的经验当中我才理解了柏拉图的呈现方式。而我准备写给你的…
不是太有必要读...
在乡间路上宁息着的前进
实际上就是海德格尔设置的对话,还是海德格尔的述说,这一时刻那一时刻自然而然本来的呈现,我们就泰然任之的等待就好了。哲学也有了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态度中也仍然在思想。做一个哲学家不断思想难,做一个生活的思考者也难,我们常常很难处理好哲学的高深与生活的困苦,这恰恰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跨度,也许只能泰然任之的呈现与接受。
想在这些写于1945年的文章中找到海德格尔的忏悔的人应该会很失望,海德格尔基本没咋反思自己(只有一些有对民族性的思考),还点名批评了一些主义。总的来说这本书算是后期思想的集散地,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海德格尔总是很浮皮潦草的讲几句,要么很晦涩,要么很短,需要结合其他后期著作来理解,打算多写几个长评来解读下第三篇文章。
啊真的精彩极了(当然了海老头大部分时候都蛮精彩